4月12日,《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布,其中提出,“實施新能源倍增行動,打造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新增新能源裝機千萬千瓦以上,風電、光伏發電成為新增電力裝機主體。積極推進地熱能、氫能等開發利用,做好以咸寧核電為重點的核電廠址保護。充分發揮火電基礎性保障支撐作用,有序推進負荷中心及浩吉鐵路沿線清潔高效電源建設。”
大元泵業董秘俞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為應對全球氣候和環境挑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遠景目標,已經開始付諸行動,并從頂層設計到各地繪出清晰的路線圖階段。以政府和政策為主要牽引指導,包括資本市場、產業界等在內的諸多要素和社會力量正在朝這一共同目標集聚和重整。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近期,部分省市陸續公布地方“十四五”規劃,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其中綠色低碳成為高頻詞,并對發展低碳環保做出相關部署。北京市要求“十四五”期間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峰目標。天津市要求實施工業污染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快推進鋼鐵、石化等傳統行業綠色轉型和升級改造。上海市要求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穩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提高到8%左右。江蘇省要求加快推動低碳發展,并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浙江省要求到2025年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占比超過57%,開展“零碳”體系試點,落實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推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循環經濟將成為政策主線。2月2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其中《意見》指出,“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節能優先,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水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生物質能、光熱發電。加快大容量儲能技術研發推廣,提升電網匯集和外送能力。”
可以看出,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是我國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重要舉措。綠色低碳和循環經濟將長期成為我國未來發展基調,綠色環保產業有望持續壯大,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工業節能將迎來發展機會。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各行各業的每一個主體是怎樣減排、控排的,尤其是“雙碳”的國際能源發展模式,將會影響我國的新興產業布局和發展質量,未來的能源會圍繞“新能源發電-特高壓送電-新能源電動車”這三個龐大的產業而展開,新能源發電產業在技術和經濟性方面已達到或超越化石能源的臨界點,這是未來電氣化消費轉型的基礎。
企業如何借助政策東風迅速發展?俞文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上市公司在制定企業戰略規劃無法忽視的外部宏觀環境影響因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對于技術的革新、產業趨勢的演進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確定的。
“以大元泵業所屬的泵行業為例,在碳中和社會發展目標下已經為本行業帶來了確定性的產業轉型升級機遇。”俞文稱,根據公開研究數據顯示,各類泵類產品的能源消耗占社會總能耗的10%-15%,泵的購買成本在泵的使用周期內占費用總額的比例少于10%,而消耗能源的費用占費用總額比例卻高于80%。
俞文同時向記者透露,大元泵業旗下開發的下一代家用高效節能泵產品,在相同揚程下相較于傳統常規型產品平均降低功耗約達60%左右。產品和技術的改進既順應了碳中和社會的剛性要求,也更加有利于上市公司依托其持續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壁壘,并持續擴大我們的競爭優勢。
祁海珅認為,新能源汽車企業大有可為,全球汽車市場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未來有加速電動化的趨勢,產業鏈重構的新能源汽車以及附帶的鋰電池儲能產業,有可能成為我國新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要全面電氣化,會由此衍生出更多商業模式和產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