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giwm"><dl id="0giwm"></dl></li>
    <code id="0giwm"></code><rt id="0giwm"><delect id="0giwm"></delect></rt>
    <dl id="0giwm"></dl>
    <rt id="0giwm"><acronym id="0giwm"></acronym></rt>
    <abbr id="0giwm"><source id="0giwm"></source></abbr>
    全國30省“十四五”產業布局和招商重點!
    發布者:admin | 來源:招商引資內參 | 1評論 | 8200查看 | 2021-03-15 15:07:48    

    目前,全國多省已發布“十四五”規劃情況,尤其對各地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重點進行了詳細規劃,為了幫大家了解未來幾年產業招商重點,招商引資內參(微信號zsyznc)選取此文對對各省十四五進行產業布局梳理供大家參考。


    一、整體情況


    經過梳理,30省市“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共出現8大產業91個品類。


    1、其8大產業分別是: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業、現代農業、鄉村振興、基礎設施、數字經濟。


    推薦關注視頻號:園區招商王參謀,做好招商不發愁!


    2、其91個品類為:


    (1)先進制造業;


    (2)戰略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集成電路、石化能源、汽車摩托車、醫藥健康、鋼鐵;


    (3)未來產業: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智能家電、先進核能氫能、儲能材料、軍民融合、通用航空、生命科學、空天信息、柔性電子、微納光學、新能源裝備、高強度炭纖維、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精密儀器設備、生物工程、衛星互聯網、機器人;


    (4)現代服務業:研發設計、創意設計、創業投資、創業孵化、會計審計、檢驗檢疫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商務咨詢、信息咨詢服務、教育及人力資源服務、會展、現代物流、商貿、專業市場、電子商務、法律服務、安全環保服務、現代金融;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快遞;


    (5)新興服務業:數字內容、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未來經濟、總部經濟、體驗經濟、在線服務、文化娛樂、免稅維修、時尚消費;


    (6)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糧食安全、種養及農畜產業、食品、煙酒、水安全;


    (7)基礎設施:5G、大數據中心、云計算、超寬帶網絡、物聯網、存儲、城市大腦、大交通、能源革命;


    (8)數字經濟:數字產業、區塊鏈、數字創意、VP產業、數字+、智能應用、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交易、數字技能等。


    二、頻次情況


    30省市“中產業品類出現較多的是:生物醫藥25、新一代信息技術23、高端設備23、健康22、旅游22、文化21、新材料21、研發設計19、現代物流19、節能環保18、新能源汽車18、石化能源18、大數據18、數字產業17、體育16、物業16、新能源15、育幼15、先進制造14、平臺經濟13;其中,較少的是糧食安全、先進核能、新能源裝備、高強度纖維、維修、時尚消費、VR、專業市場、知識產權服務、創新創業等,只是在個別省份提到,最少的是數字技能此項,此項除了全國規劃提到外其他各省無一提到。


    三、省市情況


    1、關于布局:全國描述中重點提到29個品類。其他安徽最多44、江西41、云南34、福建34、浙江33、陜西31、廣東30、山東30、黑龍江30、遼寧30、湖北30、四川28、青海28、河南27、山西27、湖南27、內蒙27、河北25、重慶25、天津23、廣西23、寧夏24、甘肅24、北京21、吉林20、上海17、海南15、江蘇11、貴州11、新疆7(暫知)等;


    2、關于產業,各省提法各有特色:天津提出了“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上海“六大重點產業”、山東““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河北“12大主導產業”、河南“六個戰略支柱、十個戰略新興”、山西“14個戰略新興產業”、黑龍江“2個萬億產業集群”、吉林“六大產業集群”、湖南“再造八大工程”、湖北“四大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光芯屏端網”、四川“完善“5+1”、“4+6”現代服產業體系”、貴州“做大做強十大工業產業”、云南“八大重點產業”、福建“645產業新體系”、廣東“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


    3、8大產業出現最多的是現代服務業30,各個省市無一例外都提到“現代服務業”,除了北京、上海、青海、貴州和海南混合描述外,其他25個省市均獨立成段,其戰略決心顯而易見;其他先進制造業,除了海南省沒有對制造業明確定位以外,其余29個省市都明確提出了自己的制造業目標,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等各省基本具有出現,可見各省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視。


    四、描述情況


    先進制造業獨立成段描述的省市有:重慶、河南、黑龍江、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陜西、甘肅、青海、廣西、寧夏、內蒙等15個省市,且描述的順序都在前列,其中河南和廣東的描述用詞最多;


    戰略性新興產業獨立成段描述的省市有:河北、山西、黑龍江、遼寧、安徽、浙江、湖北、云南、甘肅、青海、廣西、內蒙等12個省市,且描述順序居中,其中山西最為靠前,將戰略性新興行業的描述放在了首位,且用詞最多;


    現代農業獨立成段描述的省市有:重慶、江蘇、四川、寧夏、內蒙等5個省市,其中以寧夏的高效種養業和江蘇的都市農業用詞較多,最為詳細;


    其他獨立成段的特色產業省市還有:安徽(國防產業)、江西(物流產業)、廣東(金融服務)、內蒙(能源)、新疆(能源);


    重點值得關注的是,內蒙獨立成段描述的產業最多(4個)分別是:農業、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能源;沒有獨立成段描述產業的省份為:北京、天津、上海、吉林、貴州、海南等6個省市。


    五、規劃文本


    【全國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立足我國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促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支持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發展先進適用技術,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強化要素支撐。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2、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4、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推進能源革命,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加強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加快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加快全國干線油氣管道建設,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提升向邊遠地區輸配電能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5、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建設國家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


    【甘肅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堅持產業興省、工業強省,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措施:


    1、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堅定不移發展工業,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生態產業,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開展提升產業鏈水平攻堅行動,圍繞重點產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設計和推進實施,促進產業體系優化升級。聚焦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裝備需求,實施產業基礎能力提升行動,發展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體系,強化產業技術基礎。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產業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動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增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活力和競爭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2、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發展新能源、新能源裝備、新材料等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節能環保、文化旅游、先進制造等具有一定發展基礎的新興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立足優勢技術和產業條件,發展數據信息、儲能裝置、航空航天配套、軍工電子、智能光電等具有較大潛力的新興產業。及早布局前沿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快凹凸棒石應用、氫能、動力電池、半導體材料、碳離子治療系統研發制造等產業化步伐,積極對接量子通信、芯片等尖端產業。優先布局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基地,推動新興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


    3、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積極發展服務外包,發展網絡貨運平臺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創新供應鏈協同共建模式。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建立適應服務業發展的管理制度和監管模式,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4、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全面提升園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引導生產要素集聚,建設一批百億級產業園區。與中東部地區和中央企業建立產業合作長效機制,大力引進中東部農產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強化資本、技術、人才等核心要素配套轉移。強化要素配置、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在精耕細作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千億級產業基礎上,推動形成特色農產品、數字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文旅康養、路衍經濟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5、提高數字化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創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完善城市數字化管理平臺和感知系統,深化城市治理“一網統管”。推進數字鄉村發展,加快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開展“東數西算”工程試點,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建設國家超算中心和區域智能計算中心。加快公共數據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青海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聚力實體經濟,聚焦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品牌優勢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變革,抓緊建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推動優勢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科學開發戰略性資源,壯大提升支柱性產業,優化升級“四張牌”全產業鏈,形成更高附加值、更強創新力的產業鏈,打造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金字招牌。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著力建設現代化鹽湖產業體系,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無機鹽化工產業基地。構建鉀鹽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推進鹽湖化工向鋰電、特種合金、儲熱、耐火阻燃等新材料領域拓展。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發展光伏、風電、光熱、地熱等新能源,建設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示范基地,促進更多實現就地就近消納轉化。發展儲能產業,貫通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推動地熱能、干熱巖、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著力發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馬鈴薯、枸杞、沙棘、藜麥、冷水魚等農牧業特色優勢產業,打造“四區一帶”農牧業發展布局,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加強“兩品一標”認證和保護,健全農牧業投入品和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動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建設國家富硒農業種植基地,建設智慧農業。探索利用荒漠化土地發展現代滴灌生態農業。培育壯大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培育適應高原氣候條件的農作物種子。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構建“一環六區兩廊”生態旅游發展新布局,規劃建設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創建國家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形成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旅游勝地,推動大區域、大流域旅游聯動發展。延伸發展旅游產業鏈,積極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推動特色輕工深度嵌入旅游產業鏈,提升旅游要素保障水平。


    2、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和培育未來競爭新優勢,推動一批新興領域發展壯大成為支柱產業。推動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延伸,發展先進有色金屬、新型金屬合金、電子信息、高強度碳纖維、下游高端合金及航空航天結構等新材料,推進鋰電池及終端應用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裝備制造向系統集成制造升級,建設關鍵大型鑄鍛生產基地,鞏固發展專用機床等高端產品,配套發展光伏制造、風電裝備,建設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基地,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培育中藏藥材專業化市場,創新中藏藥材生產和生物提純技術,發展保健品產業。發展5G產業、大數據產業和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智能科技產業。培育發展應急產業。


    3、增強服務經濟發展動能。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商務咨詢等業態。推進智慧物流發展,建設城鄉高效配送體系,搭建專業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貨物配載中心,打造快遞電商融合示范基地,加強應急物流能力建設。構建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推動普惠金融綜合示范區升級發展,強化信貸投向引導,增加縣城和鄉鎮金融服務可及性。支持發展地方民營銀行、社區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供應鏈金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物業等服務業,開發居民生活服務衍生品產業鏈。加強服務質量標準建設。


    4、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進程,推進產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深度變革。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開展“5G+工業互聯網”集成創新應用試點示范,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推動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建設。支持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互動發展,開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促進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區塊鏈在各領域深度應用。發展數字化現代服務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醫療、養老、文旅、商貿等領域廣泛應用。培育分享經濟、新個體經濟、智能零售等新業態。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產業,申報建設數字商務產業園。推進農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數字農牧業示范工程,發展循環、創意、會展、定制等農牧業新業態,推進高原特色農牧業與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河北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深入推進制造強省、質量強省、網絡強省和數字河北建設,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和先進制造業及海洋經濟上,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持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建立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過剩產能長效機制,推動總量去產能向結構性優化產能轉變。堅持關小促大、保優壓劣,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加快解決“城中有鋼”、“鋼鐵圍城”問題。保持先進制造業比重不斷提升,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變革,發展服務型制造。完善支持政策,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質量基礎設施,推動標準、質量、品牌、信譽聯動建設。


    2、大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持續鍛長板補短板,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鋼鐵、石化、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制造、氫能等18個重點產業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量子通信等未來產業鏈,搶占發展制高點。強化供應鏈安全管理,分行業做好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完善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的全鏈條供應體系。健全我省與央企常態化協調對接機制。強化要素支撐,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


    3、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發展壯大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鋼鐵、石化、食品、現代商貿物流、文體旅游、金融服務、都市農業等12大主導產業,大幅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規上工業中的比重。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大力發展金融服務、工業設計、現代物流、商務咨詢等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加快城市經濟發展,打造現代商業街區和風情街區,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旅、體育、家政、物業、寄遞等服務業。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提升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5、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深化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的數字化生態體系。抓好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建設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完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辦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推進雄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石家莊數字經濟產業園和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發展。


    【陜西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構建富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優勢產業高端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服務業現代化,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鏈群完整、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措施:


    1、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堅持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建設關中先進制造業大走廊,形成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和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支柱產業提質增效,布局建設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氫能、核能、鋁鎂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打造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基地、衛星應用產業集群和優勢明顯的稀有金屬深加工基地。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促進新型業態健康發展。加快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廣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等“互聯網+”新模式。


    2、推動能源化工產業清潔化高端化發展。實施煤化工延鏈強鏈行動,拓展煤油氣鹽多元綜合循環利用途徑,加快發展精細化工材料和終端應用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進大型煤礦智能化建設,加大煤炭優質產能釋放,狠抓油氣產能建設,提高煤炭回采率和石油采收率。調整優化煤電布局,積極發展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加快陜北風光儲氫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加強輸氣管網、儲氣庫和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電力外送規模。高水平建設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和延安綜合能源基地,推進能源技術融合創新和產業化示范,著力構建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3、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堅持鍛長板補短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推動電子信息、汽車、光伏、煤化工、新材料、中醫藥、富硒食品等優勢產業補鏈強鏈,推動機械、冶金、建材、食品、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智能建筑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圍繞龍頭企業構建“一企一鏈”集群模式,精準對接上下游、產供銷需求,構建市場多元、協作配套的供應鏈體系。開展“千企示范、萬企轉型”行動,促進民營經濟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加快質量強省建設,完善質量基礎設施,推動標準、質量、品牌聯動建設,支持企業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培育創建一批區域特色農業品牌。


    4、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跨界融合、模式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擴大規模、拓展空間、優質高效發展。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金融、物流、商務會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研發設計、創意設計、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推動其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家政物業、商貿服務、體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元化發展,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廣西安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經驗,建設若干現代服務業聚集示范區。


    5、加快數字陜西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積極發展面向汽車、裝備制造、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網絡視聽等行業應用場景的大數據產品及服務,培育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應用等新增長點。實施數字賦能計劃,加快數字農業發展,推動制造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和智能化技術創新應用,建設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西咸新區國家級大數據和云計算產業基地、全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智慧社會建設,率先推進教育、醫療等領域數字化,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健全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和安全保護規范體系,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北京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建設特色與活力兼備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措施:


    1、抓好“兩區”“三平臺”建設。全面推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推動科技、互聯網信息、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健康醫療、專業服務等領域擴大開放。全力打造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探索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高水平推進科技創新、國際商務服務、高端產業三個片區和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北京區域)建設,推動京津冀協同開放。強化“兩區”政策聯動,實現“1+1&gt;2”的效果。持續擴大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際影響力,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建設服務貿易特殊監管區,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服務貿易展會。辦好中關村論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交流合作與科技成果發布、展示、交易的重要平臺。舉辦高水平金融街論壇,打造國家金融政策權威發布平臺、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宣傳展示平臺、服務全球金融治理的對話交流平臺。


    2、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北京智造”“北京服務”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以頭部企業帶動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一鏈一策”定制重點產業鏈配套政策。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堅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保持制造業一定比重。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智能汽車、醫藥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等新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智造產業集群。鞏固現代服務業優勢,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提升金融業核心競爭力,服務保障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大力發展數字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加快數字貨幣試驗區、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銀行保險產業園、基金小鎮、金融安全產業園等建設,支持各類金融企業做大做強。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應用,發展全球財富管理。激發科技服務、研發設計等服務業活力,發展全國技術交易市場和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推動商務服務業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提升北京商務中心區國際化水平,探索建立專業服務國際聯合體和行業聯盟。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織密便民商業網點,著力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抓好“米袋子”“菜籃子”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發展種業、觀光農業、特色農業、智慧農業、精品民宿,建設一批現代化設施農業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


    3、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順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實施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深入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加緊布局5G、大數據平臺、車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賦能改造。實施應用場景建設“十百千工程”,率先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冬奧園區、大興國際機場等區域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示范應用場景。鼓勵線上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云上會展等新業態發展。加快企業數字化賦能,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加快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健全數字領域法規與政策體系,完善數據共享規則和標準體系,培育數據交易市場,組建大數據交易所,促進數據資源高效有序流動和深度開發利用。推動政務數據分級分類、安全有序開放,保障數據安全。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


    4、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增加消費有效供給,推動消費向體驗化、品質化和數字化方向提檔升級,大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做優平臺企業,鼓勵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強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增加健康、養老、文化、體育、旅游等服務消費供給。推進傳統商圈改造,打造一批購物小鎮,提升特色商業街區品質。繁榮夜間經濟。積極發展首店經濟,布局免稅店,促進境外消費回流。擴大入境旅游。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擴大有效投資,實施一批對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意義的重大項目。強化高精尖產業投資。持續加大對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城市南部地區等重點區域的投資力度。擴大軌道交通等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強化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領域投資。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暢通超大城市現代流通體系,提高高鐵、國際航空貨運等現代綜合運輸能力,支持商貿流通設施改造升級、健康發展。辦好馬坊等物流基地,建設現代化物流體系。完善冷鏈網點建設,提高冷鏈物流標準化水平。


    【天津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起來,以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市、質量強市、網絡強市、數字城市,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


    措施:


    1、全面增強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力。堅持制造業立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海河產業基金、濱海產業基金支撐引導作用,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增強智能科技產業引領力,著力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高端裝備、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加快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做強做實世界智能大會品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應用場景“十百千”工程,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推動建設國家基礎軟件創新中心,大力培育國產自主可控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全力構筑全國領先的信創產業基地。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建成一批標桿性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城市和典范城市。支持5G關鍵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引導企業開發應用解決方案,建設5G產業集聚高地,打造全國一流5G城市。全面加強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2、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聚焦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鍛長板、補短板,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躍升。大力實施新動能引育計劃,充分發揮新興產業(人才)聯盟作用,提高本地產業配套率,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國家級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南港工業區重大項目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和國家級石化產業聚集區。推進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做強海洋工程裝備、海水淡化等海洋經濟優勢產業鏈。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提升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核心元器件的穩定供應水平,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


    3、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深化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與現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適應的服務經濟體系。高水平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增強服務先進制造業和中小微企業的能力。加快企業上市步伐,著力提高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和水平。盤活用好中心城區小洋樓、工業遺存、商務樓宇等資源,推進海河沿線服務業布局,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業態高端、功能集成的服務業發展標志區。建成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打造會展經濟功能區。建設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智慧物流等在線服務新經濟加快發展。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上海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


    措施:


    加快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強化“高端、數字、融合、集群、品牌”的產業發展方針,加快產業鏈供應鏈鍛長板、補短板,努力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加快做強專業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優勢服務業,培育數字內容、在線服務、文體娛樂等新興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健康、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推進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同長三角區域產業集群加強分工協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加快數字化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全面實施智能制造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聚焦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特色電商、網絡視聽等重點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本土龍頭企業,打造新生代互聯網企業集群。


    【重慶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壯大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發展電子、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消費品、材料等支柱產業,發展服務型制造。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2、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現代會展、法律服務等服務業,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步伐,提升金融機構、市場、產品、創新、開放、生態等金融要素集聚和輻射能級,探索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3、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實施“千年良田”工程,成片規模化推進宜機化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落實“米袋子”和“菜籃子”負責制,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動智慧農業建設,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大力拓展農產品市場,推進農業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推廣巴味渝珍特色品牌。發展縣域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4、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進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深入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高標準建設鐵路運輸干線網絡,基本形成“米”字型高鐵網,強化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干支融合、多式聯運功能,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加快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推動中心城區間暢聯暢通,構建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提高“一區兩群”內暢外聯水平,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和智能交通體系。強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和備用水源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完善能源保障體系,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系統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有序推進數字設施化、設施數字化。


    5、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優化完善“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數字內容、超算等大數據產業,積極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積極培育智能化新產品、新模式、新職業。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開發培育智能化應用場景,挖掘數據資源的商用、民用、政用價值,拓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和智慧社區等智能化應用。深化數字領域開放合作。健全數字技術、信息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全面提升數字安全水平,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山東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堅定不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塑強現代產業新優勢。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持續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聚焦打造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動能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突破、塑成優勢。


    措施:


    1、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堅決淘汰落后動能,加嚴環保、質量、技術、能耗、安全等標準,依法依規倒逼落后產能加速退出,嚴控新增過剩產能。鼓勵企業通過產能置換、指標交易、股權合作等方式兼并重組,引導產業轉型轉產、環保搬遷和梯度轉移。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重點,滾動實施“萬項技改”“萬企轉型”,推動產業基礎再造,促進全產業鏈整體躍升。瞄準產業鏈終端、價值鏈高端,推動機械、輕工、化工、冶金、紡織、建材等優勢產業從加工制造向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環節延伸。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云制造等新模式。加快推進綠色制造,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發展再制造業。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以“雁陣形”產業集群為依托,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加快布局生命科學、量子信息、空天信息、柔性電子等未來產業。積極培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


    2、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加快集成電路、光電子、高端軟件等關鍵基礎領域創新突破,打造先進計算、新型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信創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支持濟南建設中國算谷。推動產業數字化,深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各產業融合,推動“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支持企業“上云用數賦智”。突出數字服務、智慧農業等領域,加快創新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打造全行業全鏈條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區,提升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國際影響力,推動骨干網、城市網、園區網、企業網全面升級,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加快建設青島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3、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電子商務等,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大力發展服務業新興業態。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


    4、培育優良產業生態。聚焦優勢領域,培育一批領航型企業,帶動一大批配套企業,打造一批先進制造業基地,形成千億級、五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優化區域重點產業鏈布局,加快鋼鐵、煉化向沿海地區集中,打造裕龍島高端石化基地、日照-臨沂先進鋼鐵基地,建設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世界鋁谷、山東半島“氫動走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繪制主要產業生態圖譜,強化項目招引、自主延鏈、吸引配套,努力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聚焦石化、汽車、家電、信息、海洋等優勢領域,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打造一批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發展先進適用技術,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促進企業內涵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安全生產水平。


    5、強化基礎設施保障。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泛在連接、智能融合的“網、云、端”數字設施,加速第五代移動通信基站布局和商用步伐。優化數據中心規劃布局,推進黃河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推動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地,打造國家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基地。完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構建現代化高鐵網絡,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建設現代化機場群和通用航空網絡,提升高速公路通達能力,實現小清河通航。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和煤電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氫能,拓展外電入魯通道,穩步推動核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完善油氣儲輸網絡。加快補齊水利設施短板,建設重點水源、重大引調水工程,構建完善現代水網,加快河道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蓄滯洪區建設,實施小型涉水工程綜合治理,全面提升根治水患、防治干旱能力。實施引黃灌區、水庫灌區、引河(湖)灌區節水工程。


    【河南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


    措施:


    1、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堅持鏈式集群化發展,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圖譜設計,以鏈長制為抓手深入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做強優勢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做優傳統產業,穩定制造業比重,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立足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壯大裝備制造、綠色食品、電子制造、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建材、現代輕紡等六個戰略支柱產業鏈,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萬億級產業集群。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工程,打造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及網聯汽車、新一代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尼龍新材料、智能裝備、智能傳感器、第五代移動通信等十個戰略新興產業鏈,培育具有高成長性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前瞻布局北斗應用、量子信息、區塊鏈、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短板,促進創新產品迭代升級和規模應用。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建設質量強省。支持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全面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打造高能級產業載體。爭創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


    2、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載體。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發展高鐵貨運,打造萬億級物流服務全產業鏈,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強省。推進鄭州國際會展名城建設。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科技服務、創意設計、商務咨詢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培育壯大家政、育幼、體育、物業等服務業,打造文化旅游、健康養老萬億級產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推動商務中心區和服務業專業園區轉型發展。


    3、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堅持適度超前、整體優化、協同融合,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引領未來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提升擴容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提高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運行效能。構建便捷暢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鄭州國際交通門戶樞紐和洛陽、商丘、南陽全國性交通樞紐,加快米字形高鐵向多中心網絡化發展,實施鄭州機場三期、呼南高鐵焦作至平頂山段、平漯周高鐵等重大工程,推進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建設,完善高品質公路網,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推動淮河、沙潁河等航道升級改造和區域性樞紐港口建設,推進黃河、大運河河南段適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推動干線、支線、通用機場協同發展,打造交通強省。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推進能源革命,謀劃建設外電入豫新通道,加快國家主干油氣管道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治理,全面建成十大水利工程,實施重大引調水和水系連通工程,規范實施引黃調蓄工程,完善旱引澇排、豐枯互補、內連外通、調洪防災的水安全保障網。


    4、建設數字河南。堅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突出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全面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數字產業集聚發展工程,打造千億級鯤鵬計算產業集群,培育軟件、物聯網、數字內容等產業,拓展“數字+”“智能+”應用領域,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強數據資源統一規范管理,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完善全省統一數據共享開放平臺。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


    【山西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錨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競爭優勢彰顯的現代產業體系。堅定不移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加快優勢轉換,集中力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在有創新性、超前性、先導性、引領性和基礎性的產業領域打造集群,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構建支撐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措施:


    1、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培育壯大新動能專項行動計劃,加快構建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做強做大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半導體、大數據融合創新、碳基新材料等支柱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光電、特種金屬材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煤機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等支撐型新興產業,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等潛力型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全國重要的新興產業制造基地。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工業強基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制造業比重穩步上升。主動參與國家海洋戰略,推進藍色經濟關鍵領域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集群化發展,積極培育海洋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到“十四五”末,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拐點顯現,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支撐我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2、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揮能源產業轉型的支柱作用,為產業結構全面轉型升級贏得時間和空間。用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加大推動“智能+”技改,加快煤炭、電力、焦化、鋼鐵等行業升級改造,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加快產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應用,推進清潔生產。拓展能源及相關產業鏈條,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為帶動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實施優勢轉換戰略,以市場化、法治化、公平性、可持續為方向,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支持政策體系,努力把能源優勢轉化為新興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數字信息、金融、咨詢、會展等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提質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現代商貿、體育休閑、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家庭服務等服務業。充分發揮太原都市區產業基礎、要素集聚優勢,發展總部經濟、平臺經濟等,打造高端服務業集群。構建以城區為中心、園區為載體、城市社區和村鎮為基礎的多層級物流網絡,打造互聯網交通、多式聯運、網絡貨運,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實施兩業融合示范工程,建設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示范城市。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促進服務業品牌化、標準化發展。


    【黑龍江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頭五尾”,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工業強省。


    措施:


    1、打造先進制造業優勢產業集群。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圍繞構建“433”工業新體系和“一區兩帶多基地”工業新布局,推進龍頭帶動、鏈條延伸、協同配套,加快打造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健全振興先進制造業政策體系,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萬億級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滾動實施千企技術改造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與應用,推進“企業上云”,培育建設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建成智能制造哈大齊先導區,打造東北工業智能化轉型樣板區。加速形成帶動能力強的百億級骨干企業矩陣,形成一批千億級和百億級產業園區。


    2、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聚焦三次產業關鍵產品和服務,依托終端龍頭企業,建立產業鏈供應鏈清單圖譜,強化高端零部件、中間產品和基礎原材料穩定供應,確保核心生產系統平穩運行。積極拓展與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廣度深度,立足省內拉長育壯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鍛長板,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可靠,提升全產業鏈水平。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強化自主產品應用迭代升級,加大對幼稚產業、產品的政策扶持保護,增強主導產品本地配套能力。


    3、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培育新增長點。把以石墨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減量化為代表的復合材料產業打造成我省最具優勢和潛力的產業。提高通用飛機、先進直升機、無人機、傳感器、動物疫苗、鐵路通信信號和安全運營技術等產業化水平,建設哈爾濱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和航空航天產業基地。積極促進“軍轉民”、“民參軍”,大力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及配套、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小衛星制造和衛星應用、軍民兩用材料及制品等重點產業。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工業設計、研發外包、流程診斷、技術測試與分析、法律、服務等行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跨界融合,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促進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培訓、家政、物業等產業提質擴容。推動服務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黑龍江服務品牌。


    5、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拓展數字技術在現代農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流通體系等領域開發應用場景,加快數字應用和開發數字產品,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未來經濟。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探索建立數據要素定價機制,構建市場化公共數據資源管理服務體系。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建設政府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建立健全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制度。


    【吉林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推動產業向集群化中高端發展,建設現代產業基地。著力做優做強實體經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品終端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措施:


    1、重點打造六大產業集群。打造旅游文化產業集群,堅持“冰雪”“避暑”雙輪驅動,圍繞霧凇冰雪、溫泉康養、避暑休閑、鄉村旅游、紅色旅游、歷史文化等板塊,統籌推動我市全域旅游發展,積極創建國家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龍潭山-帽兒山(東團山)考古遺址公園。各縣(市)區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全部達到驗收標準,將吉林市打造成為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國內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區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將重點景區打造成為東北地區的休閑度假“后花園”。打造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重點開展精細化工頭部企業培育、外地優勢產業轉移承接和進口替代產品開發,壯大基礎化學工業,做強專業化學工業,做精高性能材料工業,培育特種化學工業。打造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圍繞碳纖維、石墨、鉬鎳新材料、鋼新材料、綠色石材、環保水泥等領域,優化整合材料工業基礎,打通上下游協作關系,創建國家級碳纖維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鉬鎳、石墨、石材產業園,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打造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聚焦航空、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冰雪裝備等領域,大力發展航空裝備制造,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功率半導體產業,提升功率半導體產業鏈水平;分類發展雪場冰場重型裝備、大眾普及型個人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努力將吉林市打造成為冰雪裝備制造大市、強市。打造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立足“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重點發展糧食、畜禽、乳品、特產品、特色食品等精深加工板塊,推進特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向食用、藥用、保健養生等方向延伸,推動農畜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培育食材成品、半成品加工基地,打造供應長春市乃至東北地區的“中央廚房”。打造生物產業集群,圍繞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服務等領域,積極構建以吉林高新區和吉林經開區為核心,以磐石無抗生物產業園、中新食品區現代生物農業產業園等十大園區為載體的"1+10"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間融合發展水平,抓好產業集群內部三次產業融合,構建集生產、銷售、流通于一體的產業聯盟,實現各產業集群間組團發展。


    2、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順應科技革命、產業轉型、消費升級趨勢,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穩固發展支柱型服務業,加快發展成長型服務業,構建差異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現代商貿服務體系,提升旅游、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研發設計等行業服務水平。在全面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同時,積極發展醫療康養、航空服務業、電子商務、物流和金融五大重點領域,打造“東北三省醫養首選地”,推進全國通航產業示范試點,推進電子商務與城市建設、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推進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積極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3、提高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安全可靠”原則,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加快建設高質量交通強市,完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構建“兩縱兩橫”綜合交通通道,加快推進鐵路吉林樞紐總圖規劃建設,實施鐵路提速、擴能和電氣化改造等工程,新建吉林站至松花湖至北大湖等鐵路;完善“一環五射、縱橫交錯”高速公路網絡,推進普通國道升級改造;構建“一主七輔”機場布局,實施二臺子機場改擴建等工程,打造吉林省中部重要的支線客運和航空貨運基地。完善市域交通網絡,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快速路、快速公交系統(BRT)、國省干道改造升級、農村公路等級提升、客貨樞紐等工程;加快旅游等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恢復松花江內河航運。強化資源供應保障,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穩步提升能源供應和保障能力,加強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加強智能電網建設,提高天然氣管網覆蓋率和氣化率,鞏固擴大電能清潔取暖成果。全面優化水利基礎設施,構建功能完善的水利工程網絡體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強化水資源監管,建設水庫洪水風險圖智能決策系統。強化各類重要設施設備安全監管及風險管控,統籌推進重點基礎設施的抗損毀和快速恢復保障能力建設。


    4、大力發展數字吉林。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發應用,推進信息技術和軟件產業園區建設,打造數字經濟示范區。搶抓中國(吉林)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機遇,吸引互聯網、電子商務知名企業落戶,深入開展項目合作。著力推進產業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促進農業、汽車、石化等傳統產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推動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推廣應用,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推進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集成,建設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促進數字化技術在城市安全、交通運輸、公安警務、市場監管、生態氣象、社會信用等領域廣泛應用,建設數字化治理體系。落實吉林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強化公共數據管理,推動公共數據有序開放,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積極開發利用數據資源。保障公用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遼寧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著力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工業振興,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力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遼寧制造向遼寧智造轉變,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改造升級“老字號”。推動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優勢產業數字賦能,促進制造業向智能、綠色、高端、服務方向轉型升級,做強做大重大成套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高檔數控機床等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推動裝備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實施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行動,促進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數字化轉型。圍繞成套裝備、汽車制造、IC裝備、醫療設備、機器人等重點領域,率先布局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智能生產線,逐步建立面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充分發揮遼寧產業數字化的應用場景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吸引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物資流,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高水平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加強工業基礎能力建設,補齊裝備制造業中基礎零部件、核心功能部件、關鍵核心技術、共性技術短板。


    2、深度開發“原字號”。實施一批強鏈延鏈、建鏈補鏈重點項目,拉長產業鏈條,深挖增值空間。優化石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減油增化,推動煉化一體化,著力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實現石化產業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圍繞提高石化產業豐厚度,深度開發工程塑料、電子化學品、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纖維等高端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引育一批產業鏈上“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形成聯系緊密、協同發展的企業集群。推進冶金產業精深加工,提高鋼鐵和有色金屬產品智造水平,重點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輕合金材料、特種金屬功能材料等高端金屬新材料及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推進菱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產品技術、質量和品牌升級,促進冶金產業邁向價值鏈供應鏈中高端,打造世界級冶金新材料產業基地。


    3、培育壯大“新字號”。加快構建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實施引育壯大新動能專項行動計劃,提升新興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高技術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發展。做強做大現代航空航天、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壯大集成電路產業,推動設計、制造、封裝、裝備、材料等全產業鏈發展。推進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化學原料藥及生物制藥、現代中藥、蒙藥等生物醫藥產業,培育發展高端醫學影像等先進醫療器械。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和清潔能源等產業。積極發展前沿新材料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面向增材制造、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量子科技、儲能材料等領域加快布局,打造一批領軍企業和標志產品,形成新的產業梯隊。


    4、著力建設數字遼寧。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超前布局第五代移動通訊、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構建泛在感知、高速連接、高效協同、智能融合、綠色安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沈陽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等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平臺,打造完整的大數據產業鏈,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應用,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擴大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規模,培育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進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建設省域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歸集共享,有序開放基礎公共數據資源,大力發展數據服務和資源交易,促進全社會數據資源流通,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政用、商用、民用發展。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行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加快遼寧“數字蝶變”。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公共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


    5、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軍民融合產業集聚提升,大力發展軍民兩用產業,加快推進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效益的軍民融合特色產業基地。加快推進軍民兩用技術協同創新,推動在遼軍工科研單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建立軍民融合創新聯盟。


    6、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布局,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進一步提高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培育壯大高技術服務產業,重點推進研發設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實現高技術服務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促進高技術服務業和制造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加快高端服務業發展,提升金融業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科技金融、物流金融、綠色金融等蓬勃發展。培育會展名城、名展、名企,提升會展業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培育壯大商務咨詢、法律服務、安全環保等服務機構。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完善省域物流服務網絡,加快構建生產、運輸、倉儲、流通、配送全鏈條服務。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商平臺。深入挖掘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工業旅游、鄉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方面資源,推進全域旅游,打造東北亞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旅游強省。發展壯大冰雪經濟,促進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融合發展。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打造高水平服務業聚集區。


    【安徽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推進制造強省、質量強省、網絡強省、交通強省、數字江淮建設,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推行產業集群群長制、產業鏈供應鏈鏈長制、產業聯盟盟長制,分行業開展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立足我省產業特色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煤炭、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實施“個十百千”工程,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培育形成1個萬億級產業、10個左右千億以上重大產業、100個左右“群主”“鏈長”企業、1000個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完善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積極承接國內外新興產業轉移布局,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實施科技產業協同創新、產業基礎再造、技術改造等重大工程,支持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發展先進適用技術。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安全合作。


    2、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數字創意十大新興產業,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建設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立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競爭淘汰機制。大力支持合肥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淮北陶鋁新材料,亳州現代中藥,宿州云計算,蚌埠硅基、生物基新材料,阜陽現代醫藥、綠色食品,淮南大數據、新能源電池,滁州智能家電、硅基新材料,六安高端裝備、鐵基材料,馬鞍山綠色智慧制造,蕪湖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宣城汽車零部件,銅陵先進材料,池州半導體材料、高性能鎂基輕合金,安慶化工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黃山半導體材料、綠色空鐵物流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未來產業培育工程,布局發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進核能等產業。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同各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支持企業兼并重組,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研發設計、現代物流、商務咨詢、電子商務、新型專業市場、法律服務等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支持建設服務業集聚區。


    4、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數字科技創新先行區和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實施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工程、“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工程、“皖企登云”提質擴面行動,建設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中國軟件名園、中國軟件名城,支持建設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創新應用試驗場、場景實驗室。做大做強“中國聲谷”。加快江淮大數據中心、安徽(淮南)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推進政務數據和經濟數據、社會數據資源歸集整合、開放共享,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安康碼更多場景應用,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探索推進大數據和網絡安全、數據數字交易等地方立法。


    5、提升服務強軍興軍能力。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深化資源要素共享,強化政策制度協調保障,助力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建設。推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協調發展,實施一批國防領域重大項目。提升國防科技工業能力水平。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現代人民防空建設。強化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江蘇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厚植實體經濟優勢,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全面實施數字技術賦能,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不斷增強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


    措施:


    1、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圍繞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全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率先建成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基礎軟件等“五基”領域的薄弱環節。實施卓越產業鏈打造工程,推動重點產業鏈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優勢產業鏈國內領先地位不斷加強,力爭卓越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立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大力實施“壯企強企”工程,制定企業提升計劃,培育壯大一批“鏈主”企業、一批隱形冠軍企業、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加強產業鏈垂直整合,推動產業鏈跨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綠色低碳、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培育一批居于行業領先水平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大力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全面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化工、鋼鐵、紡織、機械等優勢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有序出清僵尸企業。


    2、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全域聯動促進總部經濟集聚發展,培育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建成國內領先的現代服務業高地。實施“互聯網+”“智能+”“區塊鏈+”行動,提升共享經濟、生物經濟、平臺經濟等發展能級。進一步提升江蘇發展大會、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全球蘇商大會、東亞企業家太湖論壇等影響力。


    3、大幅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堅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著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建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加強蘇北蘇中糧食基地建設,促進糧食穩產高產。加強種業新技術新品種研發,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農業內在素質提升,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智慧農業,培育壯大一批產值超千億元鄉村優勢特色產業、“蘇”字號知名農業品牌和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高水平建設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園區,新建一批省級農業高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積極創建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促進優質特色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建設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浙江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持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突出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措施:


    1、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大力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數字強省、云上浙江。加快打造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爭取數字人民幣試點,建設數字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數字變革策源地。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平臺,培育壯大數字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工業互聯網和制造大省深度融合,培育提升“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廣新智造模式。加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社會,拓展新基建應用場景,推進生活數字化、公共服務數字化。加強數字立法,探索數字化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完善數據產權保護機制,深化數據開放共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2、大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實施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運用大數據智能優化產業網絡,做優做強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標志性產業鏈。提升產業鏈龍頭企業核心環節能級,推動產業并購,提高全球供應鏈協同和配置資源能力。實施制造業首臺套提升工程,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產品產業化應用。深化品牌、標準化、知識產權戰略,推動質量革命,全面打響“浙江制造”。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升小微企業園、創新服務綜合體,發展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培育經典時尚產業。實施產業集群培育升級行動,打造數字安防、汽車及零部件、綠色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萬億級世界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一批千億級特色優勢集群,打造一批百億級“新星”產業群,改造提升一批既有產業集群。


    3、做優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加快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培育生命健康產業,推動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融合創新,打造全國生命健康產品制造中心、服務中心和信息技術中心。大力培育新材料產業,謀劃布局前沿領域新材料,打造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超前布局發展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導體、類腦芯片、柔性電子、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加快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提升軟件與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創意設計、法律服務、中介、會展等服務業競爭力。大力發展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性服務業,提升健康養老、現代商貿、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體育休閑等服務業質量。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優化升級,打造一批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


    【江西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在做實做強做優做大優勢產業上求突破。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重點、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大力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按照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原則,推進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完善核心零部件、關鍵原材料多元化可供體系,增強本地產業協同配套能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搭建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著力補齊智能傳感器、工業軟件、稀土功能材料、集成電路硅片等關鍵領域基礎部件短板。抓住產業鏈供應鏈重構機遇,開展精準招商、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實施優質企業梯次培育行動,打造百億級、千億級頭部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化產業鏈分工協作體系。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產業鏈條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2、重塑“江西制造”輝煌。聚焦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大力實施“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加快工業強省建設步伐。


    3、推動優勢產業邁上中高端。堅持集群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優勢產業能級。抓住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機遇,以飛機整機制造為重點,構建航空制造、民航運輸、航空服務、臨空經濟“四位一體”產業體系。促進電子信息產業“芯屏端網”融合發展,推動移動智能終端、半導體照明、數字視聽等優勢領域取得新突破,打造萬億級京九(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帶。支持汽車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新一代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先進醫療器械等裝備制造業。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加快建成中醫藥強省。聚焦光伏、鋰電等領域,培育若干國際一流企業,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優銅、鋼鐵、鎢和稀土、陶瓷等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材料,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4、提升傳統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鋼鐵、石化、建材等產業向高端化、集聚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食品、紡織服裝、家具等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定制化方向轉變。實施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升級行動,提升生產工藝、技術裝備、管理效能。推動重點企業戰略性重組,持續優化產業組織結構。


    5、搶抓前沿領域發展制高點。緊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聚焦柔性電子、微納光學、新能源裝備、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等細分領域,超前布局前沿科技和產業化運用,謀劃一批試點示范項目,打造一批重大應用場景,培育未來發展新引擎。


    6、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7、集聚壯大先發優勢數字產業。用好世界VR產業大會平臺,加快產業項目落地和示范應用,努力建設世界級VR中心。深入推進國家“03專項”試點,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大力發展移動物聯網產業,加快建設“智聯江西”。積極培育大數據和云計算產業,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大數據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應用。


    8、加速布局前沿新興數字產業。立足前端材料、后端市場等基礎,培育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應用產業鏈。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安防等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實施“區塊鏈+”工程,建設一批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和應用研發中心,積極推進區塊鏈與優勢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北斗終端制造、位置服務軟件開發、重點場景應用等生態,打造北斗產業基地。


    9、加快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加快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企業上云上平臺,推動制造模式升級。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發展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等線上服務新業態,推廣眾包、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新模式。建設高水平直播和短視頻基地,積極培育“微經濟”。


    【湖南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制定實施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規劃,著力推進先進裝備制造業倍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智能制造賦能、食品醫藥創優、軍民融合發展、品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產業基礎再造等“八大工程”,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措施:


    1、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實施先進裝備制造業倍增工程,重點發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動力等產業,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等產業,壯大發展新動能,形成競爭新優勢。實施智能制造賦能工程,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實施食品醫藥創優工程,生產安全可靠放心的食品藥品,打造全國一流的名優特產品規模生產聚集地。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工程,深入推進軍民融合重點區域和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新興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做強大企業,培育“小巨人”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實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強標準、計量、專利、檢測等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提升湖南制造競爭力和美譽度。


    2、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堅持不懈鍛長板補短板,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實施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聚焦先進制造業,著眼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大力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提升主導產業本地配套率,提高供應鏈協同共享能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不斷提升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基礎工業軟件供給能力。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現代化服務業新體系,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創意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發展壯大。加快研發設計、基礎檢測、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法律服務、會展等服務業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標準化、品牌化和多樣化升級,加強基礎性、公益性服務業供給。


    4、推動數字化發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趨勢,充分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壯大電子信息制造業,加快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做強做優軟件服務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拓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建設。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共享,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構建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推進線上線下聯動、跨界業務融合。強化數字經濟信息安全,構建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湖北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協同,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


    措施:


    1、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堅持制造強省戰略,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全面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促進重點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發揮汽車整車產能和零部件配套優勢,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加強重大裝備聯合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發展,推進首臺套示范應用。加快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業安全綠色高效發展。推動食品、紡織等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引導企業專業化發展,培育一大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以重點行業轉型升級、重點領域創新發展需求為導向,集中資源解決我省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重要技術裝備和基礎制造工藝、基礎工業軟件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鍛造產業鏈長板,突破優勢產業關鍵環節瓶頸制約,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著力培育和引進更多頭部企業和有終端產品的企業,提升產業鏈控制力和主導能力。完善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堅持軍民融合發展,推進先進制造業與國防建設深度銜接、協調發展。


    2、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集中力量建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等四大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光芯屏端網”、大健康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產業集群。高質量建設國家存儲器、國家航天產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四大基地,提升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及北斗、新材料、高端裝備、數字創意、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能級,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接續有力、相互支撐、融合互動的產業梯隊。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現代服務業萬千億產業集群,實施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建設一批面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的生產服務支撐平臺,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高端商務、人力資源等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構建全產業鏈區域服務體系。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擴大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


    4、加快建設數字湖北。實施數字經濟躍升工程,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推動數字技術在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和社會治理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融合創新。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強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實現科學化決策、精準化治理和高效化服務。


    【四川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經濟承載能力,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堅持以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柱、現代城鎮體系為載體、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為支撐,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發揮先進制造業的支撐引領作用,把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完善“5+1”現代工業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引導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打造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等產業集群和全國重要的先進材料、能源化工、口腔醫療、核技術應用等產業集群,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集群。創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示范區。積極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


    2、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載體,引導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規劃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加強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金融,建設“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旅游強省,深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促進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提檔升級,持續培育天府旅游名縣,提升“三九大”等文旅品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3、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加快建設“10+3”現代農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農業科技、種業和裝備支撐,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提升收儲調控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推進“一控兩減三基本”,加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產業化利用。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打造都市農業示范區,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協同共建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


    4、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引領,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網絡強省、數字四川。培育壯大“芯屏端軟智網”全產業鏈,發展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創建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成都)節點,打造深度應用場景。布局建設云計算中心,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建成并運營成都超級計算中心。建立數據流通制度規范,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5、完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搶抓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窗口期,統籌布局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超寬帶網絡、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實施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構建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6、加快交通強省建設。建設“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運輸通道,打造一批全國性和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川藏、成渝中線、成達萬、成自宜、漢巴南、宜西攀、渝昆(四川段)、渝西(四川段)、成都至蘭州(西寧)等重大鐵路項目,打通成都至北部灣南向陸海聯運大通道,開辟成都經達州至萬州港東向鐵水聯運新通道。加密區域城際鐵路,加快建設市域(郊)鐵路,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和經濟圈。探索推進山地軌道交通發展,構建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統籌推進樞紐機場、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建設和發展,完善“干支結合、客貨并舉”機場網絡,加快推進國家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建設成都全球性航空樞紐。推進久馬、鎮廣、宜攀等高速公路建設,提檔升級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推動“四好農村路”提質擴面和鄉村客運“金通工程”全面實現。提升長江干線川境段和主要支流航運能級,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7、統籌能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中國“氣大慶”、特高壓交流電網、水風光互補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實施“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動,推進引大濟岷、長征渠等重大工程建設,完善“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貴州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高質量發展工業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加快工業化進程,大力實施產業發展提升行動,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做大做強十大工業產業。穩步發展優質煙酒產業,提高白酒產業發展水平,優化卷煙結構,鞏固提升醬香白酒、貴煙品牌地位。大力發展基礎能源和清潔高效電力,做優煤炭產業,扎實推進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推進煤層氣、頁巖氣、氫能、地熱能等加快發展,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促進現代化工加快發展,推進磷化工精細化、煤化工新型化、特色化工高端化,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推進基礎材料向新材料領域提升轉化,持續優化鋼、合金等產業結構,推進鋁、鎂、鈦、錳、黃金等產業鏈延伸。加快發展高端先進裝備制造業,著力發展航空、航天、汽車產業,大力發展電力裝備、工程及礦山機械產業,積極培育山地農機及食品加工裝備、智能裝備及其他特色裝備產業。大力推進新型建材產業優化產能、升級產品,堅持節能環保低碳導向,打造成綠色發展示范型產業。加快發展生態特色食品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鞏固“貴州綠色食品”形象。充分發揮民族醫藥特色優勢,推動中藥材精深加工,鞏固提升中藥民族藥,培育發展生物醫藥,推進生物資源產品和藥物新品種研發和產業化。做強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


    2、著力優化產業布局。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突出地方特色,錯位發展首位產業、首位產品。聚焦產業特色,打造最優產業生態,形成產業競爭力。黔中要立足區位優勢、大數據先發優勢,重點發展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業,打造“中國數谷”和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黔北要立足產業優勢,重點發展優質煙酒產業,持續打造世界級醬香型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畢水興要立足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基礎能源、清潔高效電力和基礎材料產業,加快建設全國重要能礦資源走廊。“三州”等民族地區要立足生態優勢,重點發展民族醫藥和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綠色食品工業基地。加快貴陽市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銅仁市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和六盤水市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云南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堅持“兩型三化”方向,在萬億級千億級支柱產業框架下,加強產業規劃布局引導,堅持走“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土地節約、綠色發展”新路子,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優勢產業,加快建設“數字云南”,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特色鮮明、技術先進、綠色安全、動態迭代的現代產業體系。


    措施:


    1、壯大支柱產業。豐富延伸八大重點產業內涵外延,打造先進制造、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現代物流、生命健康等萬億級產業和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等千億級產業。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深入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推動綠色制造強省建設,建設世界一流“中國鋁谷”,打造綠色硅精深加工基地,培育壯大高端鈦合金、鋁合金、稀貴金屬等一批戰略性新材料。大力發展跨境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智慧物流等物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健康與醫療、養老、文化、旅游、互聯網、體育、金融等深度融合。探索建設仿制藥研發生產國際合作基地。鞏固提升煙草產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咨詢中介、會展服務等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物業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發展高品質的康養產業、戶外運動和休閑產業。實施產業發展“雙百”工程,積極引入大企業、大項目、大產業和企業總部,做大做強一批產業鏈關聯度大、創新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培育一批產業鏈重要節點“專精特新”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引導作用,著力穩鏈延鏈強鏈,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完善配套支撐產業,加快發展鋁、硅、鈦、銅等深加工、稀貴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磷化工、先進裝備制造、軍工特種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持續開展質量強省建設,強化全產業鏈質量管理,完善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促進品牌建設、標準提升、質量升級。


    2、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我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大健康產業具有明顯優勢,要倍加珍惜,集中資源持之以恒培育。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持續推進綠色能源戰略與綠色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建成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石油煉化基地及區域性國際能源樞紐。推進石化產業“穩油強化”,力爭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落地。深入推進煤炭行業整治。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大力推進“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建設,實施“一二三行動”,培育一縣一業,抓住種子端、電商端,推廣設施化、有機化、數字化,促進農業業態全面升級,促進糧食、茶葉、花卉、水果、蔬菜、堅果、咖啡、中藥材、生豬、肉牛等優勢特色產業向全產業鏈發展。高標準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示范園。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瞄準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發展方向,深入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質”旅游革命“三部曲”,推動旅游業全面轉型升級,拓展“一部手機游云南”平臺功能,推進大滇西旅游環線、瀾滄江沿岸休閑旅游示范區、昆玉紅旅游文化帶建設,建設半山酒店,建設國際康養旅游示范區,使云南成為人們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3、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方向,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人工智能、先進通信網絡、衛星應用、生物技術等未來產業,形成一批推動全省產業結構主動調整和引領調整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打造一批“獨角獸”企業。培育信創產業、數字產業等核心產業,促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同各產業深度融合,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我省支柱產業、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制定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4、大力建設“數字云南”。全面加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推進資源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走“以應用引企業、市場換產業”的路子,吸引一流企業到云南推廣應用數字化的新技術、新業態,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以工業互聯網為重點,加快產業互聯網建設,加快農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服務業數字化發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同重點產業發展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融合應用。


    【福建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質量強省、數字福建建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和數字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現代物流、旅游六大主導產業,提擋升級特色現代農業與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文化四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與新醫藥、海洋高新五大新興產業,打造“六四五”產業新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強化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


    措施:


    1、大力加快數字福建建設。把數字福建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持續放大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平臺效應,深化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數字化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推進數字產業化,提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衛星應用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未來產業,推動集成電路、工業軟件、網絡通信、核心元器件及關鍵材料等基礎產業邁向中高端,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進產業數字化,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工程和“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拓展數字技術集成應用場景,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優化提升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加強數字社會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強公共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堅決打破信息孤島,把“數據池塘”匯聚成“數據海洋”。探索數字化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完善數據資源基礎平臺。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縮小城鄉區域數字鴻溝,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


    2、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毫不動搖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實現現代化的著力點,保持制造業增加值比重在三分之一左右。持續強鏈補鏈延鏈,推動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制造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深入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提升食品、冶金、建材等傳統優勢制造業質量品牌和發展層次。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與新醫藥、海洋高新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強龍頭重引領專項行動,加快培育創新型生態型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垂直整合和橫向拓展。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提升產業基礎制造和協作配套能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發展服務型制造。完善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提高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集約化水平。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優做強現代物流、金融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法律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會展等服務業,發展總部經濟,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文旅、康養、育幼、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發展水平,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廣東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網絡強省、數字廣東,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夯實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


    措施:


    1、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穩鏈補鏈強鏈控鏈,分行業強化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強化要素支撐,壯大支柱產業鏈,打造新興產業鏈。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深入推進“廣東強芯”等重大任務,積極參與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實現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發展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提高產業鏈根植性。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促進產業在省內國內有序轉移。鼓勵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防范國際市場風險能力。


    2、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強大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快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關鍵產業技術基礎等工程化產業化。打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與增材制造、數字創意、安全應急與環保、精密儀器設備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優化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政策環境,大力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加快推動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建設一批承載大項目、大產業、大集群的專業化園區。


    3、促進現代服務業優化發展。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大力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會計、法律、會展、物流等服務業,壯大總部經濟。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旅、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


    4、建設現代金融體系。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做大做強現代金融產業。優化金融空間布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攜手港澳共建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廣州期貨交易所為核心,推進資本、期貨等要素市場建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積極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強化金融對欠發達地區及中小微企業、科技企業的支持,積極穩妥發展創業投資等。推動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開展數字貨幣試點,打造金融科技高地。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健全金融機構組織體系,理順地方金融監管體制。


    5、加快數字化發展。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打造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推動數字化優化升級,建設“數字灣區”、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探索數字數據立法,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支持企業參與數字領域規則和標準制定。加強數字化發展的支撐保障,提升數字技術和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


    6、樹立“廣東質量”新標桿。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產業鏈質量管理和標準體系建設,增強“廣東制造”“廣東服務”“廣東標準”“廣東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在重點行業推行廣東優質標準。完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對標先進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強標準、計量、專利體系和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先進標準,推動優勢特色行業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海南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力量打造若干千億級和一批百億級園區,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措施:


    1、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先進水平,促進服務業和服務消費優化升級,重點發展貨物與服務貿易、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現代居民生活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現代商務服務、現代教育和醫療健康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現代文旅服務以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領域,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培育發展服務貿易,實施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加快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服務貿易集成創新。推動國際旅游、國際教育、跨境電商、跨境結算、跨境數據處理、醫療健康等行業實現“既準入又準營”,推動國內服務業擴大開放。建設中國(海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發展“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積極發展設計、維修、咨詢、檢驗檢測等領域服務外包,培育保稅維修、融資租賃等服務貿易新增長點。建設海南國際設計島。


    【廣西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工業強桂戰略,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措施:


    1、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實施科技強桂行動,集中全區優勢創新資源,吸引國內國際專業創新力量,打好汽車、機械、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型功能材料、有色金屬深加工、特色優勢農業等重要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多渠道增加研發投入,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施源頭創新引領工程。對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科技工程布局,加強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生物技術等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積極培育“蛙跳”產業。推進賀州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實驗基地建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產業創新綜合體、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發展,推動自治區實驗室建設,爭創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建設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推進中國—東盟科技城建設,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創新中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布局建設雙向離岸創新平臺及“創新飛地”。


    2、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高標準打造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鏈,支持企業牽頭聯合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企業研發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實施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計劃。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和中試基地等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態體系。


    3、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思路,聚焦優勢產業開展補鏈強鏈延鏈專項行動,鍛長板補短板,提高制造業比重,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全產業鏈提升工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鏈,推動產業鏈邁向中高端,加快制糖、機械、有色金屬、冶金、建材、造紙和木材加工、繭絲綢等傳統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推進建筑業現代化,積極發展特色優勢消費品制造業,培育發展服務型制造,進一步做大做強千億元產業,打造先進裝備制造、綠色新材料等萬億元產業集群。聚焦“三大三新”“雙百雙新”重點領域,高水平高質量招商引資,深入推進“三企入桂”,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合力打造連接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川渝滇黔及東盟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


    4、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向海經濟,加強海陸產業鏈供應鏈對接整合,吸引臨港優勢產業向沿海延伸布局,培育發展海洋新興產業,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向海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海洋裝備、先進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超前布局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優化新興產業發展環境,支持創新型企業初創期發展,鼓勵采用創新產品和服務。立足特色優勢,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


    5、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服務業提升工程,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港航服務、會展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特色農業深度融合。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增加高端公共服務業產品供給。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積極發展空港、跨境、冷鏈、電商、快遞等現代物流業新模式新業態。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6、加快數字廣西建設。以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為引領,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實施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電子信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產業,積極培育鯤鵬、飛騰等新計算產業集群,推進5G產業創新發展,搶占區塊鏈發展新高地,發展壯大地理信息、遙感、北斗產業,打造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和數字產業集群。實施產業“上云用數賦智”工程,推動一二三次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邊境管控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積極參與中國—東盟數字領域規則、標準制定和東盟智慧城市網絡建設。


    【寧夏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推進制造強區、質量強區,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措施:


    1、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落實中央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部署方案,堅持鍛長板和補短板兩手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傳統產業現代化振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過剩產能,重點改造提升化工、冶金、輕紡、機械、建材等產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實施結構改造、綠色改造、智能改造、技術改造“四大改造”行動,推進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換線、產品換代,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進新興產業規模化崛起,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新興產業提速工程,深耕細分領域,推動新型材料向高純度高強度高精度高性能方向發展,清潔能源重點發展配套裝備制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電子信息聚焦智能終端、數據存儲、物聯互聯、信息應用創新發展。打造西部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高地和新型材料生產研發基地。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推動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與吳忠太陽山開發區一體化發展,加快現代煤化工向下游精細高端化工鏈條延伸,打造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培育壯大儀器儀表、智能鑄造、電工電器、數控機床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打造行業“單打冠軍”。推進工業園區集群化發展,突出主導產業、注重結構優化,推動產業鏈縱向延伸、產業間橫向耦合、園區間協調聯動,支持帶動力強的園區龍頭企業,培育主業突出的行業骨干企業,發展協作配套的中小微企業,打造規模體量大、延伸配套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集群。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市場主體參與園區運營建設。


    2、提質發展高效種養業。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產業園區為支撐、以特色發展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品類、提品質、打品牌,做實做強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調整種養業結構,聚焦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推進葡萄酒產業放大產區優勢、提升品牌價值,枸杞產業地理品牌保護、產品精深加工,奶產業強化品牌經營、形成規模效應,肉牛和灘羊產業創新營銷模式、擴大消費半徑,加快“葡萄酒之都”、“枸杞之鄉”、“高端奶之鄉”、“高端牛肉生產基地”、“灘羊之鄉”和高品質蔬菜示范基地建設,打造集研發、種植、加工、營銷、文化、生態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實施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建設高標準綠色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序適度推進農業土地流轉,因地制宜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發展,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多載體、多層次、多渠道營銷網絡體系,促進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從產品到名品、從種養到養生鏈式發展。加快建設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科技下鄉、人才下沉、服務“三農”機制,加強農技推廣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創新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鼓勵各類創新主體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提升縣域農業科技服務綜合集成能力,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和精準服務,促進農機裝備更新換代,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提高農業科技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


    3、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堅持緊跟消費需求、緊貼生產需要,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著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促進服務業做大規模、做優結構、做高層次。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順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金融、法律服務、會展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等,大力推進物流現代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育發展工業設計、生產控制、營運管理等新業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增強個性化、多樣化、柔性化服務能力。


    4、加快推進數字化發展。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把數據資源作為重要生產要素,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寧夏。推進產業數字化,推動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農業、服務業領域深度應用,培育一批數字化融合新業態,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數字化賦能。推進數字產業化,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行動,推動數據存儲向數據應用轉變,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大數據產業園和災備基地。加強數字化治理,構建對接國家、輻射全區的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平臺,推進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保障公共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5、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堅持統籌城鄉、強化功能、服務發展,實施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推動高速公路網絡優化、國省干線改造提質、樞紐場站補短增效,實施銀昆高速寧夏段項目,率先建設黃河流域規劃高速公路新通道,加強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開展銀川城市地下軌道交通項目規劃論證,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寶中、太中銀鐵路擴能改造項目,爭取開工建設銀川至太原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項目,實現地級市全部通高鐵。實施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提升機場建設運營水平。構建現代水網體系,統籌治水、興水、用水、節水,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加強城市應急水源建設、農村集中飲水鞏固提升,開展“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積極融入國家水網,爭取開工建設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工程,加快推進陜甘寧革命老區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構建能源支撐體系,加快建設能源產供儲銷網絡,合理開發煤炭資源,穩定石油生產銷售供應,推進青石峁、定北氣田開發,實施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實施寧夏至華中特高壓直流輸電及配套新能源項目,推進電網主網架升級加強,實施青銅峽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寧夏能源(煤炭)物流交易中心。構建信息網絡體系,加快光纖寬帶提速升級、5G網絡規模組網、工業互聯網建設,建設西部云基地(寧夏)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加快建設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推進光纖入園入企全覆蓋,建成千兆城市、寬帶農村。


    【云南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圍繞更好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以“兩個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全面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大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措施:


    1、推進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優化升級。根據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力,有序有效開發能源資源,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推動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能方式,構建綠色、友好、智慧、創新現代能源生態圈。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強能源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提升能源全產業鏈水平。嚴格控制煤炭開發強度,推動煤炭清潔生產與智能高效開采,推進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大幅提高就地轉化率和精深加工度,打造煤基全產業鏈。大力發展新能源,推進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壯大綠氫經濟,推進大規模儲能示范應用,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穩步推動煤層氣、頁巖氣、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開發利用,推進碳捕集、封存與利用聯合示范應用。保護性開發利用稀土資源,推進企業重組,強化“稀土+”協同創新,高值化應用稀土元素,高端化開發稀土產品,打造稀土等新材料產業集群。


    2、促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堅持綠色興農興牧,堅持量水而行、節水為重,積極發展生態農牧業,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增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供給。聚焦區域優勢品種,優化農牧業生產結構,增加優質高蛋白、功能性大豆供給,發展優質粳稻和中強筋小麥,建設馬鈴薯種薯基地,實施奶業振興工程,推進肉牛、肉羊等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因地制宜建設若干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帶和農牧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種養加結合、草畜一體化工程,加快發展現代飼草產業,大力調整玉米種植布局和品種結構,培育壯大玉米生物制藥等產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水定地、以水定產,開展鹽堿地改良、耕地質量保護提升、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等行動。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強化農牧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牧業良種化水平。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建設。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建設農牧業現代化示范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鏈條,提升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3、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立足產業資源、規模、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建立梯次產業發展體系,大力發展現代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型化工、臨空等產業,積極培育品牌產品和龍頭企業,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促進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數字化賦能,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4、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服務技術、理念、業態和模式創新,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和綠色發展水平。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法律服務等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牧業深度融合。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加快旅游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推動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跨盟市打造大景區,跨區域布設“黃金線”,全面提升綠色含量、文化內涵和科技水平,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的旅游產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務,把旅游業打造成全區域優勢產業、服務業領域支柱產業和綜合性幸福產業。加快發展健康產業,推進醫養結合,培育大健康產業基地。構建多層次多元化服務業管理服務體系,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5、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數字內蒙古建設,提升數字化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大力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和電子信息制造業,培育發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數字產業園區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上云用數賦智計劃,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政府信息共建共用,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6、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礎設施系統化協同化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謀劃實施一批接入全國信息網、交通網、能源網的骨干工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網絡“前后一公里”和關鍵節點短板。以新基建為牽引增創基礎設施新優勢,加快信息、融合、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建設和產業應用,建設國家北方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基地、災備中心。完善綜合交通網絡,重點推動出區進京、貫通東中西部高速鐵路和高等級公路通道建設,打造“干支通”民航運輸全網通,建設若干全國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完善物流網絡,建設烏蘭察布至二連浩特陸上邊境口岸型、滿洲里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若干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國防公路和沿邊抵邊公路建設,提高交通通達深度。實施靈活電網、源網荷儲等工程,發展智能電網,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實施氣化內蒙古和再電氣化工程,加快油氣儲備設施和管道建設。實施一批控制性水利、重大引調水和重點水源工程,加強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加強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


    【新疆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及措施方向】


    目標:


    加快建立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技術體系。


    措施:


    1、加快石油天然氣、煤炭(煤層氣)煤電煤化工、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紡織、建材、電力、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升級,結合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平臺,加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力度,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2、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加強關鍵技術和先進工藝的研發和應用,搶占高技術產業制高點。三是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創業服務集聚區,推動現代服務業的規模發展。

    最新評論
    1人參與
    @@95S7I
    e
    2021-03-30 20:18:01
    0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欧美欧美欧美| 天天看免费高清影视| 欧美高清xxx| 另类视频第一页|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色费女人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五月天丁香在线| caoporn进入|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app|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亚洲伊人久久网| 日本成本人三级在线观看2018|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内射白嫩少妇超碰| 欧美黑人vs亚裔videos|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99riav视频国产在线看|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16美国| 男彩虹用的app小蓝|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欧洲最强rapper潮水免费| 色八a级在线观看| 羞羞色在线观看| 国产区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 国产在线视频你懂的| 欧美性xxxxx极品老少|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天天视频天天爽|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爱情鸟第一论坛com高清免费|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