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中國電力科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苗淼、劉賽、施濤等在《中國電力》上發表題為《光伏光熱聯合發電基地并網優化調度模型》的論文。
論文表示:太陽能能源基地建設正在從單一光伏發電向光伏光熱等多種太陽能能源利用形式方向發展。借助光熱電站的大容量儲熱裝置和具備快速爬坡速率的汽輪機組,光伏光熱聯合發電基地的并網運行的可調度性和可控性大大提升。從光伏光熱聯合發電基地的運行機理出發,建立了基于改進粒子群算法的光伏光熱兩階段優化調度模型,第一階段以削減等效負荷峰谷差、改善負荷曲線為優化目標,第二階段以發電總成本最小為優化目標。該模型滿足光伏光熱電站的主要運行約束和傳統機組組合安全約束,適用于光伏光熱聯合發電基地并網調度運行。對10機系統的仿真表明,在完全接納太陽能發電的前提下,光伏光熱發電基地在削減等效峰谷差、提高新能源消納和降低發電總煤耗效益顯著,同時對于光熱電站的靈敏度分析表明,在規劃建設光熱電站時可根據單位峰谷差削減量以及建設成本來選擇合適的裝機容量和儲熱裝置容量。
論文結論:本文從光伏電站和光熱電站的運行機理入手,建立了光伏光熱聯合發電基地并網的兩階段優化調度模型,并通過10機系統進行仿真驗證,分析了聯合發電基地的并網效益。結果表明:(1)光伏光熱聯合發電基地在最大化利用太陽能資源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光熱電站的特性,改善負荷曲線,降低等效負荷的峰荷和峰谷差;(2)由于光伏光熱電站的引入,在提高太陽能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機組的發電總煤耗和開機時段均有一定的減少,削減了系統運行成本;(3)在一定的運行條件下,對光熱電站機組裝機容量和儲熱裝置容量的適當提升有助于提高峰谷差削減量和降低系統運行成本,但是在規劃過程中,還應該結合建設成本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選擇合適的裝機容量進行建設。
全文如下:
注:本文章轉載自中國電力,不代表本網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