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召開,本次大會以引領氫能示范應用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氫能領域專家學者、政府部門領導、企業負責人及相關產業代表等共同參與探討和交流。
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德權表示,為達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未來中國的能源生產方式將發生重大的變革,可再生能源變成主流,其他能源變成補充,需求側會驅動一切生產方式向電力化轉變。未來的氫能社會,嚴格意義上是氫電混合的社會,有一部分的能源直接電就可以用,相當一部分的電會變成氫加以使用,生產側太陽能、風能成為能源來源的主流。
目前國家鼓勵政策的目標是,加氫成本不高于35塊錢一公斤。朱德權表示,根據排放量可以將氫的生產路徑分為灰氫,藍氫,綠氫。藍氫是我們國家獨特的競爭優勢,能夠快速起步,35塊錢只有中國能做到,這是我們非常難得的起跳的臺階。清華工業院經過認真測算,工業副產氫現在是15-20元每公斤,生物質能制氫15-25元,我們在濱化集團的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可達15-25元。
氫氣運輸層面,朱德權認為,目前氫氣的運輸還有很大的問題,運輸最好的是二型瓶的運輸車,里面是鋼管外面是碳纖維纏繞的,壓縮氫超過200公里幾乎沒有競爭力。液態氫運輸距離非常遠可以長達800到1000公里,但問題是生產成本高。現在液態氫每天三十噸規模,年產萬噸級規模的可以10度電一公斤,意味著最多6塊錢人民幣,加上運費后,未來液態氫一定會變成中國的主流方向。
“近期來講,200公里范圍之內是高壓氫運輸,中長距離是液態氫運輸,中遠期管道輸送是主流方向,國家管網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針對氫供應鏈的關鍵技術,朱德權有3點建議;
第一,未來我們需要解決可再生能源和水電解的一體化技術,現在這兩個沒有連接起來,二者耦合可以大幅度地省掉成本。
第二,有能力的企業應把液態氫的成套裝備引到中國來,利用中國的技術把成本降下來。
第三,要解決電解水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