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能源院供需所持續20多年開展電力供需分析預測、能源供需分析預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能源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建模與研究工作。本文將圍繞能源電力需求預測模型、能源電力供需形勢、能源電力轉型發展以及實驗室建設等內容,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和思考與讀者分享交流。
當前,能源安全問題突出、環境形勢嚴峻、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加劇等因素都決定了以高耗低效的能源支撐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推動能源上下游產業優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跨越戰略轉型關口。本文基于現代能源經濟的內涵、特征及面臨主要障礙,以宏觀、系統、發展等視角,提出現代能源經濟的發展思路,并系統研究了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重點舉措和保障措施,為政府制定能源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以及企業實現創新、高效發展提供了決策參考,也為能源行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能源與經濟的關系以及能源發展的經濟性問題一直推動國民經濟發展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能源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也要進一步發揮能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這就需要適應新時代的能源發展理念進行指導。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人大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研究現代能源經濟,必須在宏觀經濟的大框架下,從歷史發展演化的維度,以系統的角度,以發展的視角來思考。
1.現代能源經濟內涵、特征及障礙
現代能源經濟是研究現代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之間的關系,明確現代能源體系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現代化經濟體系對現代能源體系在技術、制度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新要求,從而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理論。供應保障有力是現代能源經濟的基本特征,實現多方位的能源服務,多能互補的智能化能源供應體系。價格可承受是現代能源經濟的重要特征,價格應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加快環境損害成本內部化,并實行差別化的價格政策。清潔低碳環保是現代能源經濟的核心特征。
資源配置高效是現代能源經濟的本質特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依靠資源和要素高強度投入驅動為主,逐步轉向以提高效率和創新驅動為主,資源配置效率也要逐步提高,即資源從低收益部門向高收益部門轉移。經濟社會效益高是現代能源經濟的顯著特征,經濟效益能夠促進能源產業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社會效益能夠推動其經濟效益的增長。
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目前主要面臨觀念、機制和客觀等三大方面的障礙。觀念層面主要是對能源屬性認識不夠全面,對自身戰略性地位的認識不夠深入,對質量和效益等經濟問題不夠重視;機制層面主要是利益分配機制不合理,產業融合機制不到位,創新激勵機制不完善,監管機制執行力度不夠;客觀層面的障礙在于我國的發展階段不可逾越,資源稟賦不可變更、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2.現代能源經濟的發展思路
(1)充分考慮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及對能源發展的新要求。
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我國經濟正處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能源發展的根本目標是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對能源的需求,必須推動能源生產更加經濟、高效,能源品質更加清潔、低碳,能源供應更加安全、可靠。
更多樣化的區域發展方式和路徑。高質量發展要求多樣性,經濟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各地區發展方向都有很大的戰略選擇空間。不同的能源資源地應該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區位特點及環境約束等,打造具有自身特點的,且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能源產業。
更平衡的區域發展格局。人口和經濟總量的“胡煥庸線”仍將長期存在。我國能源供給和消費存在“逆向分布”的特征,尤其是清潔能源大多分布在西部,而負荷中心主要在東部城市,應該構建能源區域間的合作共享平臺,促進區域間能源及經濟發展平衡。
更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能源行業必須融入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以質的適應性、量的均衡性、時間的有序性、空間的聚合性和配合的協調性投入到能源發展中去,形成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能源產業體系。
更有效的市場經濟體制。應把握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完善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能夠充分發揮市場競爭體制、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的作用,是能源供給側改革、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保障。
更全面的對外開放。能源行業是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主要載體之一。“一帶一路”能源大通道是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推動能源共享合作的重要基礎和支撐。通過對外開放構建能源貿易體系,解決能源領域的裝備制造產能過剩、西部地區的可再生能源消納等實際困難。
更加注重綠色發展。高速增長階段的關切主要表現為“GDP居首”,高質量發展階段更關切“綠色環保”,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能源發展應堅持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著力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綜合效益。
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的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應結合科技、制度、管理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形成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創造產業新供給,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使得創新成為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量。
(2)更加關注發揮能源行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
助力經濟轉變發展方式。能源領域之所以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破口,是因為可以利用能源供求日益嚴峻的形勢,通過確定能源約束的倒逼機制,來推動相關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從而形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性突破。能源革命加快調整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結構,促進了新的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實現未來經濟發展模式升級和拓展的主要途徑,能夠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能源技術革命是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關鍵。通過能源技術革命,可以加快調整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結構,形成有利于能源節約利用的綠色、循環、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通過延長上下游產業鏈,帶動能源依托型產業的發展,如相關制造業、配套設施產業的發展。除此之外,能源產業的升級轉型還能促進節能模式的創新,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能源是現代社會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動力,能源產業在“精準扶貧”發揮著重要作用,能源發展與民生改善密不可分。能源產業能夠改善生產用能條件,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增強自主發展動力,能夠改善生活用能條件,可以使貧困群眾盡早用上可靠、清潔的能源。
3.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重點舉措
加快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提升資源配置能力。能源體制改革主要是轉變政府的能源管理方式,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要素自由流通、競爭公平有效的市場機制,為能源消費新模式和新業態創新提供市場基礎、空間和機遇。主要包括推動能源投資多元化,在監管的過程中注重市場規律,依據能源供需,減少能源要素流動阻礙,通過加強能源價格機制的改革來支持能源體制的改革,放開電力、油氣供應競爭性環節的價格,在新能源方面探索符合發展特性的定價和補貼模式,發揮政府的作用保障公平,從而發揮能源保民生的作用。
推動能源消費變革,引導能源消費新模式。針對消費主體分類施策,引導能源消費者完成角色轉變。我國的能源消費主體主要包括居民、企業和公共機構三類,不同的能源消費主體通常其消費行為特點和影響因素也不同。根據不同消費主體行為的特點及變化趨勢,兼顧能源消費需求升級及消費者角色的轉變,加快制定鼓勵能源消費升級相關政策,鼓勵能源消費者向能源“產消者”轉變,從被動接受地位向主動選擇地位轉變,注重提升能源消費主體的消費體驗,引導能源消費向綠色、低碳、高效、經濟、便捷、個性化的方向升級發展。
加強能源技術革新,發展能源產業新業態。無論是產業內生新業態還是“X+能源”型、“能源+X”型新業態,都需要掌握先進的能源技術做支撐。技術可行是能源產業新業態真正迎來大發展的前提。一方面應該集中力量對關鍵技術領域攻關,推動跨領域技術創新合作。另一方面,應該加強能源領域“產學研用金”合作,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能源技術創新體系。能源消費模式和產業業態的創新應充分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通過財稅金融、科技獎勵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對能源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兼顧能源行業非實體經濟發展。能源領域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能源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一批大型成套設備,爭取在新能源關鍵設備領域取得突破,從而提高國家競爭力。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進能源、信息、交通三網融合發展,推動能源金融一體化,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能源金融市場體系和產品服務體系,合理引導金融“脫虛入實”、服務實體經濟,對于提升我國在能源資源爭奪中的優勢、增強在全球能源定價中的發言權、保障能源安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構建能源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提升其對能源規劃、服務、監測的作用。建立反映能源資源、能源建設、能源生產、能源加工、能源流轉、能源消費、能源庫存、能源技術、能源節約、能源平衡、能源價格、耗能設備、能源發展經濟社會效益、發展能源付出的環境代價、反映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能源管理行政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指標。結合能源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完善國家級以及省、市、縣等四級能源監察體系,健全能源計量體系以及時獲取或審核不同維度的能效數據,充分發揮體系的監測功能。
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建設互聯互通的能源開放新格局。構建區域良性互動的能源基礎設施體系,推進以能源基礎設施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現。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是實現我國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構建智能電網對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著重大作用。此外,應當優化城鄉布局,實現融合發展。
推動產業鏈的延伸,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對于能源資源較富有的地區,進行能源產業的升級,延伸產業鏈,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吸引東部及發達地區產業向西部集聚,從而加快西部的新型工業化進程。深度挖掘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結合能源企業的渠道優勢和技術優勢,以產業扶貧帶動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升扶貧收益,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脫貧能力。
強化能源產業的推動作用,實現能源產業和配套產業協調發展。大力開發能源產業的推動作用,以能源產業為起爆點,努力做好產業鏈條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增加產業鏈附加值,逐步形成垂直分工銜接、水平分工互補、機制關聯共生的產業體系。在能源產業大力發展的前提下,圍繞礦山設備、發電及輸配電設配、風電設備、光伏設備、裝運設備等能源設備的巨大需求,著力建設裝備設計、制造和維修的服務基地,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
4.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保障措施
加強能源高質量發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結合中國國情實際,加強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理論研究,并結合能源行業實際情況,設定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從理論層面支持能源高質量發展,降低實際投入的試錯成本。構建試點建立現代能源經濟產業體系,誕生一批產業示范園,因地制宜發展上下游產業,形成一系列試點示范區。試點建立現代能源經濟主體體系,形成一批領跑企業,孵化具有創造力競爭力的企業家、科技人才、勞動者。
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助力現代能源體系構建。明確現代化經濟體系對現代能源體系的新要求,強化創新在能源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支撐作用。完善能源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制度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激勵機制,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對創新人員實行激勵政策,為創新性人才提供創新環境。
完善環境保護相關的政策,提供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政治環境。強化制度配套,促進環保政策與能源政策統一協調,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連貫統一,提高政策綜合效力。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和環保電價政策,建立和完善相應機制和制度環境,將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融入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約束指標管理,適度把握審批事項,加大下放力度。以改革環評管理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排放標準倒逼能源產業技術升級。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的宏觀管控,落實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價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主動減排。
完善現有統計數據系統,配套能源高質量發展體系評價指標。對照能源經濟高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借鑒國際統計先進經驗,推進統計標準化、法制化、規范化,逐步完善統計分類規范統一標準,完善法律體系,確保數據安全、真實、完整,確保數據源的真實性。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促使能源統計數據進行有效的分門別類處理。健全統計監測制度,利用先進的大數據分析技術,融入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及時對能源統計數據當中的問題做出反饋和分析,提升統計監管的效率和準確性。建立開放數據網絡平臺,及時開放、發布、共享能源數據信息,同時開發應用程序,便于社會公眾隨時隨地瀏覽、使用數據,提高能源數據的應用價值。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立足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推進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以信用監管促進能源行業健康發展,營造誠信行業氛圍。進一步提高能源市場開放程度,為民營企業參與平等競爭創造條件,拓展民間投資空間,持續加大競爭領域開放力度,吸引民間投資積極參與項目建設,部分壟斷行業通過混改積極引入民間投資,促進不同所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精簡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放寬能源產業市場準入,增強開放可預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