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國政府官方發起“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2020)”(下稱“伙伴行動”)倡議,中石化、中石油作為為數不多的能源企業(此外兩家是國家電網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出現在第一批倡議方名單中。
“伙伴行動”近乎于一個超級英雄聯盟,打破了行業、領域、部門的次壁,集結了目前國內主流互聯網科技平臺企業,以及部分龍頭實體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試驗區、協會等145家主體。初衷是形成合力,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資源、產品、培訓等方面的支撐。
“大塊頭”有大智慧。國有油氣公司曾經在全球市值排行榜上高居前列,龍頭型企業的產業鏈牽引作用不言而喻。然而,疫情斷崖式沖擊著全球消費市場,在遭遇原油現貨價格史詩級“閃崩”后,三大石油公司自身的日子并不好過。
加入“伙伴行動”的中石化、中石油,一季度業績分別虧損197.8億元、162.3億元,排在同期國內上市公司虧損榜前兩位。對于處在低潮期的石油公司來說,千方百計降成本、節衣縮食,是其“渡難關、活下去”的主要路徑。
在一位油氣主營業務人士看來,與電網二次能源的特性不同,數字化轉型對油氣企業的加持程度有限。再加上缺錢,數字化轉型在今年可能不會成為油氣公司的重點。
硬幣的背面是,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意外地催化了眾多活動的“線上”遷移潮流。中國政府順勢推出了“新基建”工程,以尋求增量投資空間,并對沖全年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在油氣信息技術人士看來,這對推動油氣企業決策層,加碼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帶來了新契機。
“從國家元首的國際峰會,到跨國公司的路演,再到展銷會、洽談會、簽約會等,都可以在線上低成本實現。”5月15日,中石化信息與數字化管理部副總經理李劍峰在一場線上沙龍表示,各界對于數字化的認知,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沒有疫情,很多人可能會視而不見。
數字技術曾被油氣高層寄予“成本競爭支點”的厚望,再次站在行業周期谷底深處的三大石油公司,將如何面對數字化轉型洪流與“新基建”工程的時代語境?
新任一把手們的數字化態度
從三大石油公司高層近期的動作來看,均對“數字化轉型”進行了部署。
4月15日,中石油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聽取中石油數字化轉型發展框架方案匯報。他提到要充分認識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數字化轉型涉及企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組織架構等,要統籌謀劃、做好總體設計,分層分布實施,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
一個月前(3月2日),中石油2020年信息化工作視頻會上,中石油副總經理、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焦方正也強調,努力推動集團公司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全面推進油氣勘探技術、開發技術、工程技術、管理及服務智能化建設。
中石化新晉高層則將“新經濟”注入了新藍圖。4月23日,中石化舉行“十四五”宏觀形勢戰略研討會。中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提出以新能源、新經濟、新領域為引擎的“一基兩翼三新”戰略,同時提到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探索建設智慧能源系統。
中海油也把“數字化”寫進了公司發展路線圖。4月24日,在中海油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座談會上,汪東進指出,要充分認識到推進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發展,是落實中國海油“1534”總體發展思路的重大舉措,是應對低油價挑戰、助力降本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
中海油在年初的2020年工作會議中,提出了縮寫為“1534”的發展路線。其中“4”對應的是四個跨界,即從常規油氣到非常規油氣的跨越、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的跨越,從海上到陸地的跨越,從傳統模式到數字化的跨越。
不只是三大石油公司,去年12月9日成立的“新生兒”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管網”),在“未滿月”時就提出了公司發展的“四大戰略”,即市場化、平臺化、科技數字化、管理創新戰略。
當時據記者了解,國家管網科技研發部門正在同步制定“科技數字化”戰略相關規劃。在相關人士看來,“數字化屬于(國家管網)頂層設計的一部分,一定要從一開始就理順。”
今年4月,國家管網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偉重申了上述“四大戰略”,強調發展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的定位,并提出對國家管網進行全方位、系統性、數字化的重塑和架構,以實現發展模式、治理模式的脫胎換骨。
然而,三大石油公司年初以來的業績巨虧,同步拖慢了管道資產與調度權移交至國家管網的速度,由此間接影響了國家管網科技數字化戰略的落地。
“發展平臺經濟、進行數字化轉型是第二步的事情。”相關人士表示,首先要做的是管道資產和調度權的移交,現階段管道資產還未完成評估。
管道資產何時能注入國家管網?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沒有時間表,我們也在等待。中石油現在嚴重虧損,全靠天然氣和管道板塊的盈利支撐。如果拿走管道資產,虧損額度難以彌合。”
“降”旋律恐拖累數字化投入
“我們減薪了。”一位中海油人士告訴記者記者。
從4月起,中海油集團上下正在推動一輪無奈的“減薪計劃”,以應對當下油氣行業的低迷階段。在其內部倡導“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下,中海油針對員工薪酬的年度績效部分執行限發。“級別越高,降得越多。”相關油氣人士補充說。
據了解,在上次(2014-2016)油價低位徘徊時期,三大石油公司就實行了類似的“過緊日子”措施。“(降薪)也不是第一次了。”上述油氣人士說,持續時間取決于油價何時回暖,現階段只能通過“瘦身”來應對企業虧損。
根據中海油董事長、黨組書記汪東進近期公布的一組數據,2020年度,中海油計劃壓減的投資幅度高達40-50%,同時全年總成本減少不低于10%,并計劃通過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實現降本50億元、虧損企業治理減虧40億元。
中石油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一切成本皆可降”的大原則,中石化也表示將采取超常規措施,嚴控非生產性支出,大幅降低運行成本。事實上,包括埃克森美孚、BP、雪佛龍、道達爾在內的跨國油氣公司,今年也紛紛削減資本支出規模。
“六穩”與“六保”是中央政治局為應對疫情提出的宏觀政策要求。油氣企業與電力企業側重的“穩投資”稍有差異。“穩”“保”當頭,油氣企業承擔更多的是“穩產量”“保能源安全”,即抱定原油、天然氣年度增產、增儲既定目標的必達。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三大石油公司對于與數字化轉型、新基建相關的項目投資,在今年是否會同步壓減,數字化轉型步伐是否會放緩?
“數字化是資金充足時,錦上添花用的。”——在采訪多位油氣公司主營業務從業者后,記者得到了相對一致的“不樂觀”回復——既承認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又認為在行業低谷期,它并非迫在眉睫的必需品,并判斷數字化投資將與其他業務一樣,受到業績下滑的拖累。
“數字化轉型的大方向不會打折扣,但是‘一切成本皆可降’的原則在具體落實時,就會變成‘一切成本都要降’。所以,(數字化)今年在投資上可能會遭遇挫折。”一位中石油人士表示。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與油氣上游勘探開發動輒百億級的投入相比,企業在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資體量要小得多。在其看來,“投資方面,該減的減,該穩的穩。”
數字化轉型缺乏內驅動力
數字化轉型對于油氣行業而言,真的只是現金流充沛時期的“錦上添花”嗎?
油氣企業高層并非沒有嘗試,把數字化轉型擺在重要位置來籌劃。其中,將數字技術融入到上游勘探開發中,是目前全球油氣巨頭數字化轉型的一大重點方向。李劍峰表示,油氣勘測發展趨勢正在從“資源擴張型”轉向“降本增效型”。
有公開報道顯示,今年5月,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利用勘探開發云平臺和3D可視數字成像技術查尋剩余油氣,實現塔河油田TH10295CH井原油日增產32噸。
據了解,中石化勘探開發云平臺于2017年底上線,目前已經覆蓋了10個油氣田、2000多口油氣生產井、60多個三維地震工區2萬余平方公里的數據。
不過,數字化轉型并非現階段油氣行業的主流議題。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油氣人士普遍認為,數字化轉型對于油氣企業的加持作用極為有限。
在其看來,數字技術在油氣領域的應用并不成熟,大量技術仍處在試驗田階段,尚無法實現價值閉環的效果;同時,與電力行業相比,石油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外部溢出效應并不顯著。
電網需要應對來自終端用戶、新能源、儲能、電動汽車等交互式能源的海量數據交互,數量訪問量將呈現指數級增長,升級數字工具成為必然趨勢。但從油氣行業一次能源的屬性來看,對外交互的主體相對較少,而互聯網企業的顛覆性從根本上也難以撼動一次能源的地位。
另一方面,油氣企業仍有大量信息化工作需要補課,這是進入數字化階段的前提和必經階段,從三大石油公司對接的下一步工作來看,均提出做好“十四五”信息化規劃編制,而非“十四五”數字化規劃。
數字經濟所創造的財富與價值,正在挑戰傳統資源型企業的地位。“雖然現在石化能源在國民經濟GDP占比很高,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如果不進入數字化,占比將會越來越小。”李劍峰在去年8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
對此,李劍峰在今年5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將數字化轉型劃分為四種遞進模式,即賦能、優化、轉型、再造,具體來說:
第一種是對生產、產品或員工賦能,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效率或提升產品功能;第二種是利用建模技術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這是企業降本增效的利器;第三種是轉型業務單元,以產生額外價值;第四種是對企業的組織架構和商業模式進行脫胎換骨的再造。
李劍峰認為在全球經濟低迷、企業尋求降本增效的經營環境下,以上第一種和第二種“短平快”的數字化轉型模式是首選,投資少、風險低、見效快,更容易得到決策層批復、快速形成樣板,從而增強決策者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