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9%,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3.3%;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9.4%,民間投資增長11.5%。”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背景下,新疆哈密市一季度經濟成績單引人矚目。當地經濟何以逆勢上揚?近日,記者赴哈密探秘。
走進哈密,有兩片“向日葵田”引起了記者注意。一片在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弗光聚光光伏發電站,矗立在這里的太陽能電池板,可自動調整方向,緊盯太陽轉動。另一片在伊吾縣淖毛湖鎮的中國能建哈密熔鹽塔式光熱發電場,這里裝配的定日鏡也可跟蹤太陽,將太陽光反射到吸熱塔。
從“集光”到“追光”,光熱資源采集方式的變化,折射能源開發利用理念的變遷。近年來,哈密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打造新型綜合能源基地,走出了一條資源開發集約化之路。市發改委主任李建勇表示,雖然手捧聚寶盆,但要精算資源賬。哈密堅持生態優先,努力將資源條件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哈密資源富集,已發現和探明88種礦藏,其中17種儲量在全國具優勢地位。煤炭預測資源量達5708億噸,約占全國預測資源量的八分之一;風能光能資源約占新疆三分之二。千萬千瓦級煤電、千萬千瓦級風電、百萬千瓦級光電造就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火電打捆外送基地,發電總裝機達2133.4萬千瓦,日送電1.2億千萬時。
走進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區,仿佛走進了銀色海洋,陽光照耀下,戈壁灘上片片光伏電池組件熠熠生輝。目前,有21家企業進駐這個新疆單體規模最大、組件類型最齊全的光電基地。設計裝機容量2萬千瓦弗光聚光光伏發電站,已建成投運1萬千瓦。站長段夢琪介紹,年初以來電站發電量同比增長約15%,一季度發電量達100萬千瓦時。
新能源企業在努力采集每一縷光、追逐每一陣風,傳統煤電企業則從每一克煤上精算賬。作為“疆電東送”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配套最大電源支撐點,神華國能哈密電廠提出“度電必爭、克煤必省”;同時,千方百計減少行政支出。公司總工程師陳鵬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公司加強精細化管理,已節省2000萬元左右。
在哈密,煤炭資源不僅轉化為電能,還變身為更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坐落在伊吾縣的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當地煤炭生產甲醇、液化天然氣等,生產過程趨向精細化。“投資2.4億元上馬了尾氣熱能回收項目,項目運行后,四、五年即可收回投資。”公司總經理牛玉奇感慨,“無論怎么算,這筆賬都劃算。”
在推進產業鏈向下游延伸的同時,哈密還在資源開發上游做文章,大力發展先進風電裝備制造業。哈密金風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為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最近員工十分忙碌,正在抓緊趕制出口訂單。在一線蹲點抓生產的金風科技副總經理毛興說,“近2個月來,保持滿負荷生產,目前生產任務已排到明年6月份。”
“我們提前布局,今年將迎來風電裝備制造生產高峰期。”哈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劉曙平認為,風能不僅是資源,還是培育風電裝備的“催化劑”。哈密市創新理念,著眼培育新優勢,已形成新疆獨有的風力發電配套風機、塔筒、葉片、機艙罩等風電裝備制造全套產業鏈。
看待資源的視角變了,發展空間也就打開了。眼下,哈密正打造新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建設好“三基地”“三中心”“三區”,其中就包括“能源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疆電外送中心”,澎湃發展動能正在釋放。
守著聚寶盆,在資源開發上,堅持生態優先、精打細算;在資源轉化上,著眼高附加值、強產業鏈;在資源利用上,注重延伸優勢、創新理念。哈密的資源賬越算越明,越算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