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產業園區、工業企業、醫院、數據中心、交通樞紐對能源需求量大且負荷相對穩定,是業內公認適合優先開展分布式能源的場景。然而發電設備昂貴,分布式用戶多不是能源專業管理人員,運行效率有待提高。11月14日,記者在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能量回收裝備分會主辦的2019(第七屆)中國能量回收技術與裝備論壇上了解到,分布式能源裝備造出來、賣出去不再是“一錘子買賣”,硬件與軟件結合,幫助用戶將設備“管起來”,將有助于提高分布式能源的運行效率。
分布式能源趨勢不可逆轉
“目前,我國能源使用率有待提升。要解決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需要立足于現有的能源資源,同時開發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新能源,擴大能源的綜合利用范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就是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的關鍵技術之一。”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陜鼓”)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在論壇上說。
據了解,分布式能源是以小型發電技術為核心,集成智能電網、儲能等技術形成的一種主要分布于用戶側的小型電力系統。分布式能源技術選擇多樣,既可以利用天然氣,也可以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從供能模式來看,可以用于發電、制熱、制冷多聯供;從運行模式來看,既可以獨立運行,也可以并網運行。李宏安介紹,分布式能源技術有能源綜合利用率高、環境負面影響小、能源供應可靠性高、經濟效益好等特點,是未來世界能源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看到了這個方向的陜鼓由能量轉換領域單一產品制造商轉向分布式能源領域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形成了設備、工程EPC、服務、運營、金融、供應鏈、智能化等七大核心競爭力,其流程工業裝置智能運營平臺,面向流程工業企業裝置智能化的運行與生產管理以及運維服務,建立的系統能源信息管理平臺,可進行能效在線計算、分析和評估,提升裝置生產運行管理水平。戰略聚焦分布式能源讓陜鼓獲得了穩定、可預見的現金流和收益。“這就是轉型的好處。”李宏安說。
設備遠程聯網幫用戶把設備“管起來”
在會場某企業產品展示臺上,電腦屏幕顯示著用戶各項能源數據,而采集這些數據的,就是工作人員手中的一個小小的黑色圓柱形設備。“這是無線傳感器,用來采集機泵設備數據,通過物聯網無線傳輸協議將大數據上傳到云平臺,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等操作終端,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檢測與管控。”該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在荏原冷熱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技術總工李鵠看來,遠程在線服務就像“身邊的專家”,幫助用戶調整和優化設備狀態。他介紹,公司的能源管理監控云平臺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空調冷熱源站控數據進行匯總,通過對基礎數據的分類統計,并以曲線、柱狀圖、餅圖等形式展示,達到對設備能耗的總體把控。公司的遠程監控中心可對用戶機組進行全天24小時遠程聯網監控,可動態顯示所有聯網監控用戶機組的運行狀態、運行數據,當機組運行參數偏離時,在第一時間給用戶操作人員以專家級建議,將機組調至最佳的運轉狀態。
曼恩能源方案集團分布式能源業務總經理嚴勝德也經常向客戶建議一定使用遠程在線服務。“遠程在線服務可以監控、診斷、出報告,但是不會授權設備商啟停機組的權限,客戶不必有設備和數據安全的擔心。”
嚴勝德還介紹,國內一些分布式能源站主設備為進口產品,出現故障后往往需要國外工程師來現場進行安裝、指導、調試,周期長,費用高,修幾次的費用可能夠買一臺新設備了。因此他建議客戶在使用設備前進行充分培訓,并且制定合理的安裝調試計劃。
多種能源互補成探索方向
業內普遍認為,我國能源發展的思路正在改變,過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發展的路徑會重點轉向戶用分布式發展,形成大規模集中利用與分布式生產、就地消納有機結合,分布式與集中利用“雙管齊下”的格局,分布式能源也面臨著多元化發展。
談起未來分布式能源的新方式,嚴勝德認為,混合能源發電技術會是傳統能源發電走向氫能發電或其他新能源的過渡。傳統能源混合新能源、儲能及供熱能降低燃料消耗和二氧化排放,降低能源生產成本。通過儲能保證可用率和電網穩定性,是未來值得嘗試的分布式發電方式。
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供熱工程部副總工程師張振新介紹,數據中心制冷可與周邊供熱較好地銜接起來。“數據中心全年都需要制冷,冬天進行制冷的同時,在數據中心另外一側就可以供熱。例如在數據中心一側提供15度左右的冷水,滿足低溫制冷需求,同時可為另一側提供50度左右的熱水,滿足周圍區域供熱需求。“這邊可以找數據中心收冷費,那邊可以找用戶收熱費,應該是非常好的項目。”張振新表示非常看好這種節能模式。
光熱發電技術因其具備高效及儲能等優勢,而且成本下降空間可期,近幾年在全球得到了廣泛關注。中國長江動力集團節能動力事業部總經理胡哺松介紹,光熱發電不僅有塔式高溫高壓技術,還有中低溫發電模式,例如400千瓦等級左右的發電系統,既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熱。國內海島如果建設小型光熱電站,可以保證長期穩定運行,而不需要燃油、燃煤等化石能源,更加清潔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