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國家電網公司提出泛在電力物聯網概念以來,泛網建設有序進行:3月,發布泛網建設大綱;7月,年中會展示8類42個泛網應用場景;10月,召開泛網推進會并發布白皮書。
國網董事長寇偉反復強調,在泛網建設中,要樹立“互聯網思維”,還數次告誡廣大干部員工,千萬不要以信息化思維代替互聯網思維,不要用信息化建設思路解決物聯網建設問題。
什么是互聯網思維?為什么要堅持互聯網思維?
與時間賽跑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自己成了“透明人”。服務可以隨時觸達:聊天中提及的物品很快出現在購物APP的“猜你喜歡”,新聞客戶端總推送你感興趣的話題。震驚也在時刻發生:以色列WSCSportsTechnologies公司依靠AI自動生成定制化視頻集錦,幾十個人半年就能生產160多萬個視頻。以少勝多、四兩撥千斤的“時代神話”越來越多。
這些都倚賴于趨向成熟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它們深刻地改變著行業生態、商業模式和用戶習慣,也深刻地影響了電網:電網不僅僅是一張能源網,還將是一張能夠被全目的、全流程的數據描寫的電網;能源生產商和用電客戶對電網的訴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樣化。
互聯網風起潮涌的同時,電力體制也在改革。
2015年9月新一輪電改的主要舉措就是“抓住中間,放開兩端”,發電側自由競價上網,配售電市場有序放開,處于發供用的中間環節國網,靠購銷價差獲取利潤的方式難以為繼。去年以來,發改委兩度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10%,在降費減稅的大環境下,國網的利潤將越收越窄,面臨著經營和發展的雙重壓力。
互聯網的下半場,電改的深水區,國網轉型,時不我待。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正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轉型。寇偉提出泛網要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
什么是互聯網思維?
雷軍認為是“專注、極致、口碑、快”,丁磊認為是“精益求精,極佳的用戶體驗”,馬化騰認為包含連接一切、創新、開放式協作、消費者參與決策、數據成為資源等等7個層面……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互聯網思維的定義。
那么,國網董事長寇偉心目中的互聯網思維是什么?
在今年國網年中會上,寇偉解釋了“互聯網思維”與“信息化思維”的不同:信息化思維是為了自己要獲得相關信息,提高我們自己工作效率的需要服務的,而互聯網思維是要把所有業務數字化,實時真實記錄原生業務行為到數字業務行為,通過網絡把這些數字資源流動起來,通過計算成為可用的數字資源。
目的、范疇、效用,寇偉劃定了舊思想與新思想的邊界,也透露出國網需要的是全業務的數字化,可利用的流動資源,要用數據驅動價值創造。
互聯網思維+電網=?
企業中臺、智慧物聯、智能傳感、邊緣物聯代理裝置、新能源云、數字生態圈……這些滿滿互聯網范的詞匯,在10月12日泛網推進會上,寇偉多次提及。他還首提“四個堅持”:堅持創新引領、堅持實用實效、堅持數據驅動、堅持管理變革。貫穿“四個堅持”的就是互聯網思維,其中,數據思維和用戶思維是核心。
以數據驅動發展。
隨著電力系統電子化,傳感器和終端采集裝置的布局,貫穿營配調的電網業務形態都有數據作為底層邏輯,并產生了海量的數據,以智能電表為例,接入超過5億臺,日采集60TB的數據量。自2006年,國網就開始了信息化建設,并基本完成企業級信息集成平臺,但這些數據很內向,只是為了減輕工作量,提高效率,并沒有產生“價值鏈”,各數據也存在專業壁壘。
數據思維就是要將數據當作“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使用連接千家萬戶、各行各業、發輸變配用各個環節的數據,實現電網從“資產驅動”到“數據驅動”。目前,國網正在加強對數據的“盤規治用”,構建數據目錄,消除數據壁壘,強化數據治理,“一個數據用到底”,挖掘其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內、對外兩個層面。
對內重在數據在電網運行和管理變革上的效用。通過挖掘海量的電網運行數據規律,電網的運行狀態更清晰,既能輔助調度決策,還能根據數據規律探索分時、分區的電網安全裕度,有效減少由于缺失電網運行全貌而安排過于保守的運行方式,在保障電網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電網的利用率。泛網建設中的“調控云”就是基于此思路,對清潔能源消納、現貨市場建設都很有好處。
對外重在數據增值服務的變現。目前,已有天津、福建、重慶、杭州等地將電力數據提供給政府,助力宏觀經濟分析和政策效果的分析,或者將電力數據接入城市大腦里,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在企業合作方面,國網電商公司與中國建行共同推出“電e貸”,根據小微企業用電數據信息,提供用于生產經營周轉的純線上無抵押信用貸款產品。
以用戶的需求迭代更新。
阿里和華為的價值觀,第一條都跟客戶有關。阿里是“客戶第一”,華為是“一切以客戶為中心”。這不僅僅是滿足客戶需求那么簡單。正如阿里CEO張勇曾公開表示:我們在從滿足需求走向創造需求。
同樣,不管是配電網建設,數據增值服務還是綜合能源服務等,泛網建設要適應用戶的需求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引領需求”,這種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模式,就要求必須快速迭代,因為客戶的需求是多樣和變化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反饋、改進、迭代,才能跟上進而引領客戶的需求。微信這個超級APP就是經過了55次的迭代升級才成為現在的版本。
“一口吃不成胖子”,泛網建設也非常重視“小步快跑”,例如“網上國網”APP常規需求一周一發版,緊急需求3天內上線,“國網電費寶”“租房電管家”“專屬客戶經理”“共享電工”“用電保險”等高黏性功能就是根據用戶需求,根據用戶反饋不斷迭代而來的。
在泛網建設過程中,也有值得注意的傾向需要反思。
一個是對“流量”的反思。
互聯網思維并不意味著要燒錢——在多家互聯網企業崛起的過程中,燒錢換流量、聯用戶、搶市場似乎是“常規操作”。
但在泛網建設中,寇偉明確強調“決不搞推到重來、大拆大建”,也“決不能搞砸錢博眼球、賠本賺吆喝那一套”,要能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國網的“流量”應當來自于國網多年來深耕能源電力行業,鉆研出的電工領域高精尖技術和積累下的“人民電業為人民”好口碑,以數據為驅動,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
另一個是對“共享”的思考。
互聯網思維并不意味著要單打獨斗、領異標新——不少互聯網企業在垂直領域搞自己的“圈內事”,打著共享的名義實際上“只有我好”,口碑眾口不一。但泛網概念提出后,不僅受到行業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積極響應,也得到了資本的認可。
泛網成功“出圈”的關鍵在于真正的“共享”思維和心態:光我們自己贏還不行,得大家都贏,通過等分布式光伏服務、綜合能效服務、電動汽車服務、能源電商服務、數據商業化服務、線上產業鏈金融及電工裝備服務七個方面,搭建互利共贏的能源生態圈,帶動上下游共同發展。
“自然界生存下來的物種,既不是四肢最強壯的,也不是頭腦最聰明的,而是有能力適應變化的物種?!狈壕W建設是國網適應變化的一場革命。
變則通,通則久。
互聯網思維正是泛網之變的價值觀與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