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有創意且相比其他方式更優的解決方案!
在光伏風電企業翹首期盼、熱切等待之下,困擾行業發展的頭等難題或將迎來解決的曙光。
獨家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有關部門探討提出了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的新思路,或通過國家電網發債千億,用于解決有指標存量電站的補貼拖欠問題。如若此方案成行,將是一個極有創意且相比其他方式更優的解決方案。
經過多方求證,記者了解到,此方案確曾被提出,但目前仍在審慎研究階段。截至發稿前,記者尚未從能源主管部門獲得正式的消息確認。
眾所周知,為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2012年,國家能源局和發改委,財政部共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并公布了第一批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目錄。到如今的13年間,我國陸續下發了七個批次的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目錄,全國對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價補貼資金已超過4500億。
在國家的持續輸血下,我國的風電、光伏產業一路高歌猛進,從默默無聞迅速成長成為領跑世界的優勢產業。截至2018年底,全國風電、光伏裝機達到3.6億千瓦,占全部裝機比例近20%。風電、光伏全年發電量600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接近9%。
但是,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腳下的鞋子卻愈發不合腳,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征收開始跟不上產業發展步伐。再加上一些地方自備電廠未能足額繳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補貼的“應收盡收”難以實現,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開始出現,并年復一年地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超過1400億元。在等不到補貼的日子里,風電、光伏、生物質能源企業只能在融資難、現金流吃緊、債務危機的旋渦里苦苦支撐。作為“助力”出現的補貼,就這樣成為了新能源發展的“阻力”。
為解決這一難題,政府領導和主管部門做了各種努力。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確立的競價、平價的發展方向,已經開始在新增項目上扎緊口子,避免補貼缺口越滾越大。2019年,光伏補貼總盤子縮減為30億元,其中7.5億元用于戶用光伏、22.5億元補貼競價項目,在此基礎上量入為出。
增量的問題解決了,那存量的問題怎么辦?大規模的存量補貼缺口,仍像一塊巨大的石頭,牢牢擋在新能源行業前進的路上。對于這一筆舊賬,財政部、能源局等至今沒有明確給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
對此,很多行業內人士都曾提議,可適度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如將可再生能源補貼標準從現在的1.9分錢/度電提高到3分錢,就可以填補上補貼欠賬漏洞。
不過,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就是漲電價,會增加全社會的用電成本不利于經濟提振。此外,這與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清理電價附加收費,降低制造業用電成本,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的要求是相違背的。
對此,財政部在2019年9月1日回復人大代表提出的解決光伏發電補貼拖欠問題的建議時,亦明確表示:近年來,針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缺口較大問題,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已多次調整,從最初的0.2分/千瓦時上調至現行1.9分/千瓦時,提高了近10倍。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持續減輕企業負擔。當前形勢下,暫無法提高電價附加征收標準。
相比之下,通過國網發債來填補缺口的方式,就顯出更多的創意和可行性。記者了解到,提議方案設計先有國網發債解決可再生能源企業的燃眉之急,這部分債再有國網代為征收的可再生能源基金還上,不夠部分可在風電光伏去補貼后適當延長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年限。
對此,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資深人士對表示,該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如果落實仍需要進一步細化及相關方的協調支持。“如果要發債,發債的主體設計就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只通過國網發債?南網是否也需要發債?若以國網名義發債,南網區域的新能源企業補貼缺口如何覆蓋?”
“更重要的是,在沒有確切收益補償的條件下,電網公司完全沒有積極性促成方案的落地。事實上,若以電網公司的名義發債,公司不僅要承擔額外的利息支出,一旦后續還本付息的資金出現問題,電網公司還會因為他人‘扛雷’而陷入流動性困局,畢竟1200億的數額對誰都不是筆小數目。”該人士進一步表示。
從2019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情況來看,今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預算數為835億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支出預算數為866.1億元,收入尚不能完全覆蓋支出,再加上當初國家補貼強度20年不變的承諾,全額來算補貼缺口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若發債也將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如今,這一創新性思路已被提出,但方案落地的邏輯仍有待進一步的理順。在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對行業影響越來越大的當下,無論是政府還是業內都急需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發債救急或許將是不得已為之的最優解,記者將持續關注后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