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第四次發布《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簡稱《展望》)。作為各家能源展望矩陣中的中國聲音,《展望》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
發布會上,能源界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國際組織的代表對能源轉型出現的新特征、新變化進行了熱烈討論。與會專家們認為,近年來世界能源轉型清潔、低碳大趨勢不變,但面臨的地緣政治、經貿摩擦、技術變革等不確定因素增多,這需要行業保持定力,提升能源轉型韌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動能。
清潔能源將占“半壁江山”
在今年《展望》中,再次突出了世界能源轉型清潔化的趨勢。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考慮貿易摩擦加劇,影響技術擴散和能源效率提高,需求總量高于上年預期,2050年達到182億噸標油,年均增長0.89%。世界僅以36%的能源需求增長支撐了172%的經濟增長,能效提高是主要動因。
非化石能源與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需求增長50億噸標油,超過一次能源需求總增量48.5億噸標油。這意味著,清潔能源將滿足世界能源需求的全部增量。
《展望》指出,2016-2050年,可再生能源增長最快,年均增長5.5%,天然氣次之,年均增長1.4%。到2050年,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需求總量占比達到56.0%。世界一半以上能源都由清潔能源滿足,清潔能源將占據“半壁江山”。
在這一過程中,電力供給結構清潔化加速。未來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快速增長,貢獻新增電力近八成。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主任工程師王利寧指出,天然氣發電的清潔性,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發展,將使得天然氣發電規模持續擴大。
作為能源新秀,氫能受到關注。目前,氫能汽車(主要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已開始商業化推廣應用,清潔化制氫技術正面臨技術突破。《展望》指出,在氫能汽車更早突破情景下,2030年前后氫能汽車可在世界大規模推廣應用,清潔氫氣的制取和儲運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并規模化商業推廣應用。2035年前后氫能汽車商業化成本和便捷性可與傳統汽車競爭。
國際氫能學會(IAHE)副主席毛宗強指出,氫能在發電、取暖和交通領域都有很大的應用。而驅動氫能發展一個主要因素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亞太將成為全球能源需求高地
在今年《展望》中,亞太地區成為一個高頻詞。
未來30年,發達國家因人口基本穩定、服務業占比較高、基礎設施完善、能源效率不斷提升等影響,一次能源需求總體下降。但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能源需求將快速增長。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指出,能源需求增速放緩但是需求絕對量增長還是很快,其中亞太地區能源需求中的主導地位值得持續關注。《展望》預計,明年亞太地區一次能源需求占全球的比重將突破45%,之后長期維持在45%以上。
石油需求方面,得益于發展轉型和人口增長,亞太與非洲地區是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地區,世界原油貿易東移、生產西移趨勢下,未來6年,亞太地區將成為世界唯一原油凈進口地區,2035年凈進口量達15.1億噸,比2015年增長36.2%。到2050年,將承接世界95%以上的原油凈進口量。
天然氣需求方面,亞太地區天然氣需求增幅明顯大于產量增幅,將維持天然氣進口規模最大地區地位。未來進口來源更加多元,北美、中東、歐洲及歐亞大陸等地區資源流向亞太,亞太將成為天然氣需求與凈進口增長集中地區,對世界天然氣需求增長的貢獻將達40%。
此外,亞太地區引領世界電力需求增長,增量占世界總增量的58.1%,體現了這個地區能源需求,量增與質提在同步推進。
經貿摩擦或拖累能源轉型進程
過去一年來,全球經貿摩擦加劇,給世界經濟和能源需求增長帶來不確定性。《展望》認為,若逆全球化形勢加劇,可能導致2050年一次能源需求量比此前預估值下降6%。
在逆全球化情境下,可再生能源、非常規油氣開發相關的先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應用受阻,使得油氣、太陽能、風能需求增長受挫。各國為提升能源自給水平,或將加大煤炭等本地資源開發力度,不利于應對氣候變化,也會遲滯能源轉型進程。
從遠期看,經貿摩擦帶來油氣貿易成本上升,對油氣貿易和需求增長造成的影響,不可低估。《展望》預計,2030年前,原油產量增長主要來自西半球,世界原油產量增量的60%來自美洲,中東只占16%左右。未來30年,西半球產量增量占世界增量的58.5%。而與此同時,亞太作為消費市場地位更加凸顯。經貿的穩定性與否,必將影響全球原油消費增量,進而影響能源消費結構的升級。
多邊的合作框架有助于能源轉型。《展望》指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中國可與西亞、中東、南亞、非洲等風能、太陽能資源條件好的地區進行新能源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產能利用等領域的深度合作,不斷提升世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上將繼續助推世界能源清潔化、低碳化。
在發布會上,有專家認為要鼓勵國內提升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產量,抑制對外依存度過快上升。中國石油規劃計劃部副總經濟師朱興珊指出,目前需要關注的是理順天然氣價格機制,鼓勵向上游傾斜,突出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鼓勵上游生產增產,抑制進口天然氣價格。
技術革命加快供需端變革
技術創新在能源轉型中扮演可謂的角色既確定,又不確定。確定的是,技術進步是能源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歷次能源轉型莫不是由于技術突破。不確定的是,技術能多大程度影響能源轉型進程,而且很多情況下并不是漸變式推動,而是顛覆式變革。在當前工業4.0時代的門檻上,數字化、智能化加快發展,對能源轉型影響也逐漸初見端倪。中國石油規劃計劃部總經理楊華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改變能源格局的新動能加快聚集,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對能源轉型發展的影響將超乎想象。
今年《展望》也特意增加了技術突破情景下能源轉型的情況分析。
在生產端,以數字化、智能化和納米技術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油氣生產技術革命正在來臨。與其他技術相比,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具有更易在油氣生產領域大規模快速擴散應用的潛質。數字化和智能化具有普遍推廣性,不受資源、地域等自然條件限制。
《展望》指出,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在油氣生產領域的應用可以提高油氣采收率20%以上,成本下降20%以上。這將大大增加全球油氣資源量,提升油氣競爭力。
技術革命對社會經濟的推動和對居民生活的改善,也重塑了能源需求,最大的特點是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會不斷提升。《展望》指出,電力隨著人民生活方式變革,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不斷推進,成為增長最快的終端用能載體。到2050年,世界電力需求將達到48.4萬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到14.84億噸標油,電氣化率提高到26.7%。在中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30年前中國電力需求增幅略快于世界增速,使得中國占世界的比重上升至29%左右。
同時技術革命還將進一步提升能源效率。《展望》認為,數字信號技術突破實現了人與各類設備的互聯,人工智能算法可提供最優解決方案,大大提升能源系統的總體效率,2050年,一次能源需求總量較基準情景下降6.2%。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徐小東指出,電氣化加快推進,新能源比例太高,波動性較大,也會有弊端。這需要技術變革支撐電力系統的穩定安全,加快電力調峰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