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再生能源逐步走向平價時代,在家庭、企事業單位等用戶側將生產能源和使用能源真正結合起來,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光伏屋頂計劃和‘光伏-儲能-用能’一體化,這是我們的夢想,也是正在推進中的行動。”在日前舉行的2019世界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博覽會上,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向與會者闡釋了自己對能源互聯網的理解。“構建一個市場化和共享化的新能源體系,徹底顛覆傳統的能源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界限,讓每一個人都是電力生產者和消費者。”
“人對能源的使用行為和方式,以及如何與能源供應進行互動,這是未來能源體系在控制優化過程中面臨的重大挑戰。”同樣,在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學院教授、未來能源實驗室主任蒂姆·格林(TimGreen)看來,在這樣的能源系統中,將所有的設備進行“中心化控制”無疑耗費巨大。“因此,能源要借助互聯網的形式,在本地進行計算和決策,以有序的方式進行‘去中心化’‘非集中化’的控制,這樣才能為局域能源系統提供更高的供能質量和能量平衡服務。”
如何“一體化”?怎樣“去中心”?能源互聯網的理念和技術又在其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我們通過一套系統軟件和本地化的控制設備將局域范圍內的設備進行連接,智能化的系統就會告訴設備將采取怎樣的行動方案。”蒂姆·格林舉例:“比如電壓升高的時候,系統會調節電壓,同時會分析旁邊的設備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通過在系統中加入大量的傳感器,根據相應節點的電壓情況調整相鄰節點,判斷是否需要把高電壓節點的部分工作分給周邊的發電機實現平衡。在這個系統中,網絡自行監測,控制系統自己做決策,這就是‘去中心化’的控制。”
蒂姆·格林強調,“去中心化”的過程中對供給側的穩定性和需求側的靈活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們要知道各種能源形式的來源,從而讓不同的能量來源可以更好互補,甚至實現秒級控制。同時,我們需要預測需求的改變。可能在國家層面做預測更加容易,但是如果到了區域層面甚至是更小的范圍,這種個體性的預測相對比較困難。當然,這一過程中,在各個環節如何壓減成本,提供更加便宜的解決方案也尤為重要。”
面臨個性化預測的難點,心懷對秒級控制的追求,這些挑戰需要如何克服?
在高紀凡看來,開放的能源互聯網平臺或可成為未來的方向。“目前,天合光能就正在和華為、阿里以及一些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展開合作,構建能源物聯網開放平臺,通過平臺將發電、儲能、智慧配電、智慧用能等充分結合起來,最大化的提升綜合用能效率。我們的目標連接一億用戶,現在已經有超過十萬的連接終端,我相信很快就會達到一百萬。”
對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也表示,目前,在工業互聯網領域,華為公司的主要發力點便在于平臺搭建。“通過平臺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網絡安全問題、生產問題、以及流程和框架可視等一系列問題。從而真正實現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轉型等新模式、新業態,達到提質、降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