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6日,江蘇省發改委公布了在2018年12月份一次性核準的24個海上風電項目,總裝機規模達6700兆瓦,總投資達1222.85億元。
除了江蘇省外,多個省份都在2018年年底突擊核準了大批量風電項目。
這次風電項目的突擊核準源于對去年風電”518新政“的應對,2018年5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并隨文下發《風電項目競爭配置指導方案(試行)》,明確從2019年起,推行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
為享受高電價補貼,避免即將到來的競價,已納入風電建設方案的風電項目紛紛加快核準,想要趕上標桿電價時代的末班車。于是,出現了大批風電項目在2018年突擊核準的現象。
然而這次風電開發商的美好打算或許要變成泡影了。知情人士表示:國家或將在年后發布政策,規定只有開工建設的風電項目才有可能拿到高電價,而核準未開工項目將參與競價。
無獨有偶,1月29日,中電聯發布了《2018-2019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報告建議:適度控制海上風電開發節奏,避免政策補貼下的一擁而上,促進海上風電有序發展。
海上風電或將迎來生死劫
海上風電高度依賴補貼,其補貼強度遠高于陸上風電和光伏,海上風電項目的突擊核準現象也表現的尤為嚴重。據平安證券統計:
目前在建、已核準待建和處于核準前公示階段的海上風電項目總規模達到49.3GW,對應的投資計劃9300億元,考慮2019年仍有部分項目將獲得核準,未來即將開發的海上風電項目投資規模近萬億元。
理論上已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就能鎖定0.8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拿到優厚補貼。大唐集團李海濤長期從事新能源行業研究,他認為:
光伏大規模超規劃發展,在本就千瘡百孔的補貼基金池上捅出了一個更大的窟窿,而海上風電的突擊核準,又在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知情人士表示,國家能源局曾就此事對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進行溝通,但從目前核準公示情況來看,這些省份并未停下突擊核準的腳步。
2018年11-12月是核準的高峰期,期間核準的項目高達15.4GW。從區域上看,廣東和江蘇最為積極,廣東2018年海上風電的核準權限下放至各地市發改委,當年新核準的項目達9.4GW,江蘇2018年新核準的項目達7.5GW。上述人士表示:
將全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用在沿海僅僅幾個省份身上本就引起了內陸省份的不滿,而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也不會坐視這種薅羊毛的事情發生,或將在年后發布相關政策,規定只有開工建設的項目才有可能拿到高電價,而核準未開工項目將參與競價。
如果上述消息為真,那將對我國海上風電行業造成極大的打擊,已經核準未開建項目或將擱置開發、核準延期。而根據規定,核準后兩年內未開工項目,需要重新核準并按照新核準年份重新參與市場競價,況且從2021年開始,所有風電項目都將取消補貼,海上風電電價將近腰斬。
歐洲海上風電發展相對領先,其近期招標項目的中標電價已經大幅下降,歐洲在海上風電領域走出了一條可供借鑒的降本之路。國內海上風電的技術進步速度較快,長期的發展邏輯清晰,具有較大的降本潛力。
但我國海上風電不少新的技術和產品尚處于應用的初期階段,其可靠性仍需更長時間的驗證,不排除個別新產品會出現質量問題風險。按照現在的退補速度,大批海上風電相關企業將如同光伏企業一樣面臨生死困境。
光伏平價上網項目大增
與風電行業的突擊核準不同,光伏行業眾人都在翹首以盼。
2018年的光伏”531新政“給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要求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這讓大部分光伏企業感覺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資本市場和媒體均稱其為“史上最嚴光伏新政”。
此前,中國光伏行業一直處于高速超規劃發展階段。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啟迪清潔能源研究院副院長何繼江曾表示:
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53GW,已經把十三五的目標提前完成了,把原計劃的補貼也全部用完了,以后的光伏政策是要堅絕控制帶補貼的光伏規模。
1月28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
2019年將繼續推動光伏產業發展,光伏發展將分成有補貼和非補貼兩部分管理。
目前,所有光伏人都在等,等2019年有補貼的光伏政策出臺。但即便出臺,前面仍有大批手續齊全、尚未開工建設的項目正在排隊,想進入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何其艱難。
對于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將按1月9日發改委和能源局下發的《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執行。其實早在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就下發了《關于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提出對于不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在落實土地和電網消納條件的前提下自行組織實施。
2018年12月29日,由中國三峽集團新能源公司投資建設,總裝機規模500兆瓦,占地771公頃,總投資約21億元的平價上網光伏項目在青海格爾木正式并網發電,這是國內首個大型平價上網光伏項目。
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光伏企業著手儲備地面平價上網項目資源,全國已經有超過20GW項目開始“跑馬圈地”。
在新一輪的圈地運動中,山東、山西、河北、內蒙、遼寧等北方省市成了平價項目開發的熱點區域,蘇北、安徽等中部地區也受到關注,甚至連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都在著手規劃平價項目。從體量上看,單體100MW的項目已經算是“小”項目了。
也有部分企業在光伏領跑基地申報和平價上網示范基地申報中猶豫,他們在擔心:
如果新一輪領跑基地企業優選的競爭激烈到投標電價甚至低于當地燃煤標桿上網電價,那么還不如直接做成平價上網示范基地。
同時,那些手續齊全、仍在觀望的“黑戶”項目,或將在進入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無望的現實下,大批轉向平價上網項目。
無補貼時代已經到來
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技術進步不斷加快,發電成本大幅下降。截至2018年底,全國風電、光伏裝機達到3.6億千瓦,占全部裝機比例近20%。風電、光伏全年發電量600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接近9%。2017年投產的風電、光伏電站平均建設成本比2012年分別降低了20%和45%。
1月22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在資源條件優良、建設成本低、投資和市場條件好的地區,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已達到燃煤標桿上網電價水平,具備了不需要國家補貼平價上網的條件。
財政激勵一直是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從2006年開始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是補貼資金的主要來源,但自2012年以來,受各種因素影響,補貼資金每年都存在缺口,且逐年擴大。
1月8日,在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綦成元介紹: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累計已超過1100億元。
所有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都來自這個基金池,風電、光伏由于規模的持續擴大,在其中占了大頭。所以只有風電、光伏退補,基金缺口問題才有望解決。
之前光伏行業的超規劃搶裝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國家若對本次海上風電”搶核準“視而不見,風電行業必將重蹈光伏行業覆轍。李海濤表示:新能源行業內的個別行為是導致國家層面加快去補貼的重要原因,爭先恐后撲上來薅補貼的最后一把羊毛,只會把行業推入深淵。
在僅剩的補貼期限內,在有限的補貼額度下,如何最大化發揮補貼作用,扶持真正具備技術實力的設備企業,通過研發與創新,驅動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才是全行業應該深入思考并一致行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