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光伏產業似乎正在經歷一場“大潰敗”。從今年5月31日開始,到上周(10月8日-12日)為止,100多天以來,據統計,我國66家光伏上市(包括美股、港股、A股)企業市值蒸發已超過2423億元,比光伏產業過去20年掙的錢(凈利潤)還多。而且,僅上周(10月8日-12日),短短一周的時間,這66家光伏企業市值蒸發就達597億元。
不僅如此,這場“大潰敗”中,大企業不僅沒能幸免,其跌幅反而領先。據黑鷹光伏統計,64家上市光伏企業(停牌的不計入)中,531后至上周的市值巨變之前,蒸發市值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蒸發市值規模在50億元以上,100億元以下的企業11家;蒸發市值在10億元以上,50億元以下的企業31家;其余企業蒸發市值都不低于1億元,僅1家企業持平。
事實上,如果說531后到上周為止的減值,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業界、社會對我國光伏調整政策的過度解讀。隨著各種猜測、流言的平息,以及國家后續補充政策的出臺,這種情況終將緩解。例如最近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說明的通知》,明確將以6月30日為界限,對于已開工未并網的戶用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項目,給予一個月的緩沖期,對531新政進行了補充。那么上周我國光伏上市企業市值的急速下降,則更多是受了“無妄之災”。
上周,全球資本市場遭遇“黑色星期四”,光伏上市企業也沒有幸免;66家光伏企業累計蒸發市值597億元,其中蒸發市值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就多達22家,中環股份上周市值甚至減少了50億元,對比531后到上周之間該公司市值“僅”減少87億元,這場“天災”為禍之慘可見一斑。而根據以往的規律,“黑色星期四”的后續影響也不是那么快就會消失的。
那么,在這兩種不利情況下,各光伏上市企業是不是就只能“隨波逐流”了呢?當然不是!
在市值排在前三的4家光伏上市企業中:正泰電器465億元,排第一;隆基股份370億元排第二;協鑫集成、特變電工243億元并列第三。雖然正泰電器和隆基股份在兩輪市值下跌狂潮中都跌得“很對得起身份”,兩輪合計減值分別為156億元和330億元。但特變電工,尤其是協鑫集成卻很好地保全了自己,兩輪合計減值分別僅為71億元和28億元。這也許和協鑫集成、特變電工積極向外拓展業務,橫向擴張、跨領域發展有關。
這也正是目前光伏企業正在積極進行的舉措。要知道,即使光伏行業兼并、淘汰的洪流不可抵擋,但畢竟這是個“剩者為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