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面新聞 | 0評論 | 3796查看 | 2017-11-17 13:46:39
“能讓我們保持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甚至1.5攝氏度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了。”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在其報告中寫到。
11月13日,全球碳項目發布了其最新科學研究報告“2017年碳預算(Global Carbon Budget)”。數據顯示,2017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長2%。這是自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下降后的首次增長。
報告稱,作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28%,全球減碳趨勢與中國減排密切相關。
自2014年起,中國煤炭消費量已經連續三年呈負增長,碳排放也維持在穩定甚至下降的趨勢上。截至2015年底,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源強度和二氧化碳強度已分別實現18%和21%的下降。
該報告預測,2017年中國的煤炭、石油消費分別增長3%和5%,天然氣用量增長12%,中國的碳排放量將會上升3.5%。
報告稱,推動中國煤炭消費和碳排放上升的因素包括經濟回暖,工業復蘇,降水減少導致的水力發電量降低等。另外,中國太陽能、風能和核能的增長,還不足以彌補高能源需求和水力發電量的下降。
與此同時,報告預計2017年歐盟和美國的碳排放量降幅也將明顯放緩,分別為0.2%和0.4%,遠低于過去十年的平均降幅。
“在三年穩定期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似乎再次反彈,這讓人非常失望。”該報告的首席研究員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CorinneLeQuéré表示,2017年所有人類活動產生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計為410億噸。
本月初,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也顯示,二氧化碳減排進展并不理想。各國必須采取緊急行動遏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才能避免最嚴重的氣候變化。
UNEP的報告稱,各國在2015年《巴黎協定》中做出的減排承諾,只有2030年前實現氣候目標所需減排量的三分之一。按照目前的減排進展計算,世紀之交時,全球氣溫將至少升高3攝氏度。《巴黎協定》提出的長期目標為控制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并努力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
根據評估,中國、歐盟、印度和日本四個G20成員國政府不需購買碳抵消額度就可以兌現其2020年的承諾。
按照2015年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的文件,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同時,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
2017年碳預算還給出了參與統計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累計排放量和年人均排放量數據。
累計排放量方面,美國和歐盟28國合計占比約48%,中國占比約為美國的一半。該數據包含參與統計的國家和地區在1870-2016年間排放量的總和。
年人均排放數據方面,韓國為19.7噸,美國為16.5噸,中國為7.2噸,歐盟28國為6.9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