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新網 | 0評論 | 3728查看 | 2016-08-16 10:16:16
在近期發布的一項名為《中國低碳經濟增長快于市場預期》的報告當中,高盛提出,中國能在2016年提前完成政府制定的2020年碳減排目標,單位GDP碳排放將比2005年的水平降低40%以上。
2014年11月,中國政府在中美兩國聯合發布的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中宣布,中國計劃在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高盛的報告認為,中國的碳排放目標將提早實現,并且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煤炭發電裝機將更多的被水電、太陽能、風電和核電等清潔電源替代。
這個判斷主要基于中國經濟增速和能源需求進一步放緩。高盛預計:中國2016年GDP的增長率為6.6%,2017年是6.4%,2015年到2030年的長期預測,只有5%的年復合增長。能源需求方面,到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僅1%,低于市場預期,是2015-2030年預期GDP年復合增長率的五分之一,到2020年的能源需求比政府的預期至少要少5%(即比官方制定的目標少4億噸煤炭,少740億立方米天然氣)。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核電,占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結構的18%,官方目標是至少15%。
報告的另一個判斷依據,是煤炭消費已經在2014年達到頂峰,而政府原本預計峰值要到2016年-2020年才會出現,因煤炭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一次能源(高盛預計2015年煤電占發電總量的70%),所以由此得出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在2014年也已經達到頂峰的結論。
高盛報告預測,全國煤炭發電裝機量將從2019年開始下降,預計在2020年裝機量比政府目標低12%。高盛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發電裝機從2015年的1507GW增加至2020年1873GW,其中,煤炭發電裝機到2020年為963GW,低于政府部門預計的1100GW,煤炭裝機增長幅度在2015年-2020年僅有1%的年復合增長,并且煤炭發電量占發電總量的比例,將從2015年的70%下降至58%。
國家發改委在近日發布的煤電油氣運行情況中指出,煤電企業效益面臨較大下滑壓力,近幾年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持續下降,2015年降至4329小時,為1969年以來的最低值。今年上半年火電利用小時同比再下降194小時,預計全年全國火電利用小時將降至4000小時甚至更低。
高盛報告的撰寫人之一,高盛亞太區能源、化工及公用事業研究團隊負責人周剛認為,煤炭發電裝機投資已經開始在政策層面和實際操作層面受到控制。“在上一個周期煤價還處在高位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不少大型發電企業在放緩資本投入。一些規劃的新建裝機不斷往后推遲。現在雖然煤價下來了,但面臨的形勢仍很嚴峻。除了全國整體的電力供過于求之外,國家出臺的政策,包括清潔能源直供電等,也在向非火電傾斜。在電力過剩的背景下,用電的增長規模基本也就在每年1%-2%的,電力企業沒有太大的動力上新的機組。”周剛說。
清潔能源方面,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水電、風電、核電和太陽能的裝機量分別為400GW、225GW、54GW和130GW,其中,水電占一次能源比重為21%,風電和太陽能分別占7%和3%,核電占6%。
電力過剩背景下,消納可再生能源是一個挑戰。核電因其技術特點需按基荷運行,利用小時數比較高,風電和太陽能裝機量大,但是發電量占比不高。
周剛指出,從戰略上說,電網應該優先接納清潔能源,但實際的情況是。除非用電需求大幅反彈,否則供過于求不僅會影響火電,也不利于清潔電源的利用小時數。
除了出臺文件放緩火電建設速度之外,政府也叫停了一些限電地區的新增風電裝機。周剛認為,積極的一面是,發電企業的資本投入下降之后,未來折舊的成本增長會放緩,負債下降、利息支出減少。
天然氣發電方面,高盛預計預測到2020年有100GW的裝機量,這個數字在2015年約是66GW。天然氣發電的優勢在于,電廠裝機規模可以比太陽能和風電更大,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比較小,加上目前已經簽訂的多個液化天然氣(LNG)長期合約,供應面較為充足。
但是周剛同時指出,現在天然氣的電價還是比較低,且政府的政策并不鼓勵天然氣有太高的利用小時,仍是以調峰為主,如果利用小時過低的話,新建天然氣機組的積極性不高。“我認為會先把風電和太陽能的利用問題解決之后,如果還有必要多建機組的話,才會上更多的燃氣機組。”周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