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 0評論 | 3418查看 | 2016-06-07 09:27:00
在新能源領域,光伏發電發展得如火如荼,一直備受業內推崇的光熱發電在國內卻不溫不火。不過,日前從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牽頭召開的光熱電價制定征求意見座談會上傳出消息,光熱電價政策有望在6月正式出臺。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幾年,國內光熱電站預計總投資額有望達3000億元,必將帶來一個投資熱潮。但同時,國內光熱發電企業在電站運營經驗和核心技術方面與國外企業存在差距,未來行業激烈競爭在所難免。
企業等待已久
2011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全國統一的標桿上網電價,改變了我國光伏企業對國外市場的過度依賴,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光熱電價如果及時出臺,必將極大推動中國光熱行業快速發展,使得很多光熱項目進入實質運營階段。”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磊告訴記者。
據胡磊介紹,受制于自然條件,我國光熱電站建設的實際施工期較短,6月如能出臺光熱電價政策,部分項目在今年仍能趕上較多的可施工期加速建設,若再拖一兩個月,本年度能推進項目實際建設的時間將十分有限,這意味著將浪費掉近一年的時間。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兩年,部分企業已經啟動光熱項目,但苦于沒有電價政策出臺,連貸款都很難。”
據她介紹,光熱發電是未來太陽能發電的重要方向,一些企業已經建成了光熱設備生產線,技術也不斷成熟,有的甚至已經備產兩年,如果再拖下去,企業經營將面臨很大的困難。
隨著電價出臺倒計時,國內光熱千億級市場的開啟也順理成章。在華泰證券分析師弓永峰看來,根據去年底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國內光熱電站預計總投資額達3000億元,超出市場此前預期3-5GW的裝機規模。
據了解,光熱發電相對于光伏發電而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目前影響新能源利用的棄光問題。另外,光熱發電通過前端聚光集熱與后端傳統熱電技術結合,可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實現作為基礎電源、基礎熱源使用,甚至可以調峰,這是光伏發電無法比擬的。
電價仍未確定
據了解,光熱發電作為典型的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主要的上市企業包括首航艾啟威、浙江三花、杭鍋股份、金晶科技、巨星科技、中海陽等。我國的光熱發電企業積極性較高,在沒有電價政策的背景下已經開始了一些項目的投資,主要項目包括中控德令哈10MW塔式熔鹽項目改造工程、首航節能敦煌10MW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華強兆陽張家口20MW光熱電站等。
胡磊表示,就這些在建項目看,企業的心理價位在1.2元/KWh左右,如果低于1.15元可能就會影響企業的積極性。據他介紹,目前光熱發電設備制造企業的規模化和市場化程度不如光伏企業高,很多設備沒有批量生產,在發展前期需要一定的扶持,形成規模后再調整電價比較合理。
時璟麗也表示,光熱電站不像光伏電站可大可小,光熱電站規模較大,最小也在50MW,建設周期長,企業投資較大,一般投資都要在10億元左右,所以電價對企業的影響也很大。
據了解,2011年,國家發改委曾將光熱電價設定在0.94元/KWh,價格并不高,加之企業當時的生產能力準備不足,所以沒有帶來太大的推動作用。
此前有消息稱,電價可能會定為1.24元/KWh。有業內人士表示,就目前一些項目來看,德令哈10MW光熱電站的示范電價為1.2元/KWh,電價不可能高于這個電價太多。另外,目前財政補貼不像前幾年那么充裕,光熱發電企業需要做好勒緊腰帶過日子的準備,要從成本和運維方面下功夫。
激烈競爭在所難免
電價的出臺將帶來一個數千億規模的大市場,必將帶來大量企業進入這一領域,激烈的競爭在所難免。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宋記鋒曾表示,光熱發電行業估計會像國內手機行業一樣開始一群山寨版,隨著競爭就剩下幾個巨頭企業,到最后比的是性能、運維和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最大的競爭可能來自于國外企業。據CSPPLAZA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全球光熱發電建成裝機容量達到約940.1MWe,比2014年增加9.3%。其中,西班牙裝機總量近2400MW,美國約1900MW,兩者合計占全球裝機總容量的90%。
就國外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沖擊,時璟麗表示,國內企業如果針對性地根據中國光熱條件研究,技術未必就會落后。
胡磊也表示,國外很難單獨獲得中國的光熱項目,這些企業要想進入中國市場,必須通過合作的方式,這將有利于中國企業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