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Robin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4328查看 | 2012-09-07 14:34: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2005年,尚德上市成就了中國太陽能產業的財富神話,次年,43歲的施正榮以22億美元資產登上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50位,成為中國大陸新首富。
那一年,尚德和施正榮成為諸多主流媒體不吝筆墨的渲染對象,其巨大的財富效應通過媒體得到進一步的放大,引發了太陽能產業的投資狂潮,房地產商、紡織、代工企業甚至于山西的煤老板都大舉進軍光伏。
在片面追求GDP增長的背景下,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地方政府無節制地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無邊界地放貸,多路企業瘋一樣地擴張,中國的光伏產業自此步入了跨越式大發展的快車道。
依賴于國內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中國光伏產品制造業在缺失核心裝備制造技術的背景下以“價”取勝,迅速占領了大片海外市場,誕生了眾多耳熟能詳的、被媒體大肆推崇的企業和企業家。整個產業看起來一片祥和、前景無限。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2009年,歐債危機隨之襲來,海外光伏市場受此沖擊,海外廠商紛紛尋求自保。為打壓與之形成激烈競爭的中國光伏產品,2012年5月17日,美公布對華光伏雙反初裁結果;2012年9月6日,歐盟一紙對華反傾銷文書再度重擊中國光伏企業。中國的光伏產業跨越式發展自此將畫上一個句號。而新的篇章從何時掀起,尚未可知。
短短幾年間,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盛極而衰的起伏跌宕。作為光伏同門的光熱發電,目前尚處大規模發展的前夜。反思中國光伏的發展歷程,對光熱發電未來的發展應有所借鑒。
我國光伏產業核心技術缺失、裝備依賴進口使其處處受制于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依靠購買海外的先進設備來快速發展光伏制造業,如今貿易戰一打響,中國卻仍對這些設備十分依賴,則結果可想而知。而中國的光熱發電目前還處于研發示范階段,還未到大規模的產業化階段,全球的光熱發電市場目前也還很小,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好內功。目前,光熱發電行業應以研發和示范為主,掌握核心競爭力,避免以后出現因核心技術缺失而受制于人的情況。”
核心技術的突破應在多方地共同推動下完成,國家主管部門應給予資金扶持光熱發電的技術攻關項目,地方政府應把扶持的重點轉移到企業的自主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建設上來,而非大肆支持企業建設低端產能,企業自身應著眼于長期,以技術作為發展之本。
相對于光伏來說,光熱發電涉及到的技術環節更多,也更加復雜。國外廠商也尚未完全掌握低成本光熱發電的所有核心技術,但國外對光熱發電在政策方面、科研支持方面給予了較好的支持,促進了光熱發電的技術產業化。這一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這同時也是當前我國各級政府應當學習的。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一樣是政策驅動型產業,我國政府應擁有更長遠的眼光,徹底放棄“唯GDP論”,從培育這一新興產業的角度做起,引導光熱發電產業一步步做強做大。只有這樣,才能讓光熱發電產業在未來不至于陷入光伏今天的被動境地。
另外,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國光伏經不起美歐雙反打擊的重要原因在于8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別人手里攥著,一旦市場被高額“雙反”征稅封鎖,我國光伏企業大量的產能無處變現,滅頂之災隨之而來。對于光熱發電的市場開發,我們應引以為鑒。國家主管部門和各地方政府應適時啟動國內光熱發電市場、并有計劃地均衡發展。這也需要政府的決策更具智慧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