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Solana和Ivanpah兩大電站的月發電量統計
為了更清晰地呈現兩大電站的發電能力,CSPPLAZA對其月發電量進行了統計,如上圖可見,從2014年1月到2015年11月這23個月,Solana電站的最大月發電量為2015年8月的91475MWh,Ivanpah電站的月最大發電量是在2015年6月的77534MWh。據此計算,Solana電站在當月的發電小時數達327小時,日均約11小時,Ivanpah電站在當月的發電小時數達198小時,日均約6.6小時。另外統計兩大電站月發電量超過60000MWh的月份,Solana電站共計10個月,Ivanpah電站共計7個月。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據EIA數據,2015年9月到2015年11月這三個月,Ivanpah電站的發電量中包括了燃氣發電的貢獻電量,這三個月其燃氣貢獻電量分別為2708MWh,1074MWh、2305MWh。而Solana電站沒有燃氣供電量。
另外,從電價層面來看,Solana電站的簽約電價為14美分/kWh,PPA期限30年。Ivanpah電站的簽約電價均價約18美分(Ivanpah電站所在地加州有分時電價,電價為浮動電價),PPA期限為25年。結合兩大電站的總投資額和年發電量,粗略估算其運維和財務等成本,或可大概估算出兩大電站的投資回收期。當然,上述2個電價的前置條件是美國30%的ITC投資稅收抵免政策和美國能源部貸款擔保支持,Solana電站同樣獲得了14.5億美元的DOE貸款擔保支持。
總體而言,從上述兩大電站在上述23個月的發電表現來看,結合各種實際情況,我們可以認為這兩大電站的表現還是值得肯定的。輿論爭議較大的Ivanpah電站作為大規模DSG塔式電站的典型樣本,其實際投運期要晚于Solana電站約4個月,其發電表現相對而言應屬正常。若其實際發電能力真如項目方所說在4年內達到設計值,我們可以確定該電站是取得了較大成功的。
塔式DSG無儲能電站在Ivanpah項目實現商業化運營之后,目前在以色列正在建設的121MW的Ashalim1電站正在塑造第二個商業化案例。但必須正視的事實是,儲能是光熱發電的競爭力所在,鑒于此,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儲能型光熱電站的運行表現和經濟性,特別是對中國市場,這已成共識。即便是水工質塔,儲能也不可或缺。我們目前研究Ivanpah電站,更應關注的應在于其在大規模鏡場設計和控制等方面作出的實踐。
塔式熔鹽技術目前備受推崇,目前國內市場在技術路線選擇上的最大爭議即在于選擇常規槽式還是塔式熔鹽。但可惜的是目前尚無法通過實際運行數據對此進行對比,而新近正式并網的新月沙丘電站將在未來一年內給出一個初步結果,屆時我們應可以看到大規模塔式熔鹽光熱電站的實際運行表現。
附:相關文章:全球最大的槽式和塔式光熱電站發電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