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EA(國際能源署)公布了一系列2014年全球電力數據。在這份《電力發展趨勢》(Key Electricity Trends)中,IEA就全球發電量、裝機容量、電力消費、交易和電價等方面對過去一年全球電力狀況進行了概述。
從IEA公開的這份數據看,經合組織國家在過去的一年中電力行業總體呈下滑趨勢。2014年發電量低于2007年發電,裝機容量、消費量增速也較低(分別為0.8%和0.6%)。而相比之下,非經合組織國家電力行業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經合組織國家發電量的下降說明了什么問題?
發電量
2014年,經合組織國家的總發電量比同比減少了0.8%.,比2007年發電總量還低。主要原因在于化石燃料的發電量的下降,特別是在石油(下降了17.1%),褐煤(下降了3.4%)和天然氣(下降了1.2%)上。但另一方面,風能和核能都分別取得8.1%和0.9%的增長,光伏在2014年的增長率達到了26.9%。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核電發電量第二年出現了增長。但是在2013年10月,日本的核電發電量下降至為零。從公開資料看,在新條例下的日本核電站也并沒有開始運作。(編者注:日本川內核電站1號機組已于2015年8月11日重啟。eo國際|日本告別零核電,川內1號機組重啟)
從1973年到2013年,世界總發電量從6144TWh增長至23391TWh,平均每年增速為3.4%。在08與09年的經合組織國家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發電量下降后,2013年是全球總發電量連續第四年的增長,2013年的增長是2.9%(相比2012年22740TWh的總發電量)。
非經合組織國家自1973年來就一直保持較高的年增長率。在過去40年中,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發電量年增長率為5.2%,而經合組織國家僅為2.2%。在2011年,非經合組織的發電量更是首次超越了經合組織國家。
2013年,67.2%的世界總發電量來自于化石燃料電廠。其余有16.6%由水電供應、10.6%由核電站供應。生物質能電占了2%。剩下的發電量則來自于地熱能、太陽能、風能和其他發電能源。
經合組織國家
經合組織國家在2014年的總發電量達10773TWh,相比2013年同期增長了0.8%而比2010年下降了1.4%。
從發電能源看,化石燃料的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58.7%,核電占18.4%,水電占13.5%。生物質能發電比例達3%,地熱能、太陽能、風能與其他發電能源共占6%。
非經合組織國家
IEA尚不能拿到所有非經合組織國家在2014年的發電數據。但從2013年看,2013年非經合組織的總發電量為12533TWh,相比2012年增長了5.4%。而經合組織國家在這一年的增長率只有0.1%。
比起經合組織國家,非經合組織的化石燃料發電量占比更大。在2013年,73.8%的電來源于化石燃料電廠,另有19%來自水電廠。核能僅占4.1%。剩下的有3.1%的電量來自生物質能發電、地熱能、太陽能和風能。
裝機容量
IEA只有經合組織國家的電力裝機數據。2013年,經合組織國家的總裝機容量達2794GW,相比前一年增加了0.8%。其中火電裝機容量為1704GW,核電裝機容量302GW,水電裝機容量470GW(包括了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風電裝機容量194GW,太陽能裝機容量114GW(其中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110GW)。另外11GW裝機容量來自地熱能、潮汐能等其余發電形式。在這一年經合組織的增加裝機容量22.6GW,增長主要由光伏(增長25.2%),風電(7.2%)和水電(0.8%)所貢獻。
從1974年到1990年,經合組織國家裝機容量的的年均增長率一直在3.5%,核電、水電和燃料發電的年均增長率則分別為10.6%,4.8%和2.2%。而從1990年到2013年的年均增長率則下降至2.1%。核電、水電和燃料發電的年增長率也僅有0.5%,1.0%和2.0%。這個時期由于許多國家開始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光伏和風能迅猛發展,裝機容量年增長率分別為47.7%和21.1%。裝機容量增加的整體緩慢主要歸結于1990年后的經濟變革,和因此導致能源密集度較低的服務業的發展。也與各個國家不同的資源稟賦、發電經濟和政策措施相關。
消費
經合組織國家在2013年的統計電力消費量為9331TWh,比2012年同期增長0.6%。初步數據顯示,2014年經合組織的電力表觀消費量為10771TWh,比2013增加了0.9%。
而非經合組織國家2013年的統計最終電力消費量(由當年產量加上進口總量減去出口量、輸電損耗和能源部門消費量)為10142TWh,比2012年的統計消費量增長了5.8%。
貿易
相鄰地區之間的電力傳輸已持續了許多年?;诘貐^間發電成本差異的電力交易是經濟有效的,電力負荷的波動也可以通過交易來平衡。電力交易也可以通過增加電力供應來源來降低地區必要的整體備用容量。過剩電力的產生不僅是由于負荷在不同時間的差異,也會來自于氣候變化(比如季節性峰值或可再生能源),經濟結構或階段性故障。
當報告用電量時,電力交易往往作為一種“平衡”項目,這導致了進出口數據的失真。進出口電網之間輸配電線的損耗也難以得到確切數字。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交易國家之間的進出口數據發生出入。
經合組織國家的進口電量從1973年的88TWh增長至2014年的474TWh,平均年增速為4.2%。出口電量則從1973年的81TWh增長至2014年476TWh,平均年增速為4.4%。
電力市場的大筆交易主要發生在經合組織國家與歐盟國家之間(特別是經合組織的歐盟國家)與經合組織與美國之間。在經合組織對歐盟國家的交易中,在1973年至1990年期間,進口電量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長。而1990年至2014年間則放慢至2.3%。在經合組織國家對美國的交易中,1973年至1990年間年增長率為4.5%,1990年至2014年則為3.4%。
非經合組織國家整體而言是一個電力進口方。在2013年,非經合組織國家公布的進口電量為242TWh,出口則為219TWh,凈進口電量22TWh。
主要的大筆電力交易發生在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國家之間。這些國家向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拉脫維亞和諸多中西歐國家出口了大量電力。
在南美洲,巴拉圭出口了大量水電到巴西和阿根廷。僅2013年,巴拉圭的凈出口電量達47.4TWh。
非洲的大筆電力交易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南非自1998年的水電項目正式運行后成為電力出口國,向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出口了大量電力。2013年南非的凈出口電量為4.5TWh。
中國也通過南部的核電和水電向香港出口電力。2013年中國的凈出口電量為11.7TWh。
印度從不丹的水電站進口了大量電力,凈進口值達5.6TWh。
電價
經合組織國家在2014年的平均電價上漲了1.9%,其中工業用電電價上漲2.2%,居民用電1.6%。
經合組織國家中電價的差異也較大。2014年,工業電價最低的國家是美國($70.14/MWh),最高是意大利($327.79/MWh)。居民用電最低的國家是墨西哥($90.08/MWh),在丹麥則達到了$403.12/M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