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 0評論 | 3471查看 | 2015-08-10 11:19:00
上周新三板市場整體流動性雖有復蘇跡象,但徹底走出流動性困境仍需時日,破冰之旅任重道遠。隨著推出分層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預計分層制度是最有可能成為率先啟動的破冰大招。對于新三板的分層制度的制定而言,新三板分層宜分步實施;分層指標的設定應側重流動性,兼顧財務標準;分層能上能下,設置持續掛牌標準。
新三板流動性小幅回升
上周新三板共新掛牌60家企業,其中新增19家做市企業。至此,新三板掛牌企業累計3112家,其中協議企業2430家,做市企業682家。
從市場整體運行情況來看,上周新三板合計成交3.36億股,環比增加1.26%;總成交額為21.89億元,環比增加23.80%。其中,上周協議轉讓股合計成交8.31億元,環比減少16.19%;做市轉讓股僅成交13.57億元,環比增加74.94%。在成交量方面,做市轉讓股周成交量增加了45.26%,而協議轉讓股周成交量減少了13.60%。個股漲跌情況方面,上周新三板做市股中有310只上漲,189只持平,183只下跌。
上周共有50家企業發布定增預案,發行量和預計募集資金金額分別為5.72億股和87.23億元,環比增加9.95%和326.12%。共有9個行業發布定增預案,其中工業占比28%,信息技術占比26%。此外,上周還新增了企業并購事件5例。
整體來看,雖然上周新三板交投有所回暖,但流動性困境并未徹底解決,破冰之旅任重而道遠。而根據已經匯總的股轉系統高層的公開講話信息,分層制度的推出是最有可能成為率先啟動的破冰大招。
新三板分層管理條件成熟
實施分層管理的優點顯而易見。首先,分層管理更有助于對應掛牌公司多元化的融資選擇,未來在推出公司債、可轉債、優先股等一系列新型融資工具時,可在不同層次的內部市場分別予以考慮。其次,分層歸類有助于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能讓不同的投資者甄選合適的投資標的,提升市場流動性,規避投資風險。最后,內部各層次的細分和互通流轉將為未來轉板制度的實施提供有益探索。
從境外成熟資本市場發展經驗來看,如果一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并且企業差異化比較明顯時,實施分層管理便水到渠成。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突破3000家,而且從目前已掛牌的3112家企業來看,由于公司掛牌不設財務指標,也不限于高新技術企業,它們從規模到業績,從估值到流動性分化明顯,以上個月的數據為例,不論是成交額還是成交量,排名前100的企業均約占整個新三板市場的60%。因此新三板實施分層管理的條件已經成熟。
對于新三板的分層制度制定上則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分層宜分步實施。借鑒納斯達克的經驗,建議先分兩層,再過渡到三層乃至更多層。第一次分層主要考慮上市公司的數量規模的持續擴大,對不同質地的企業分開管理;同時,投資者對于信息披露、交易制度需求的不斷提高,可以吸引優秀企業、提升交易所競爭力,后續分層也會水到渠成。
其次,分層指標的設定建議側重流動性,兼顧財務標準。結合納斯達克的成功經驗和目前新三板市場的實際情況,新三板市場可以以“財務標準+流動性標準”作為分層依據,將財務質量較好、流動性較好以及規模較大的企業挑選出來形成一個較高的層級,逐步提供更為靈活的交易制度及服務。而且新三板的首次分層標準里應該加入財務質量指標。但對于高層次的分層指標,財務質量指標的設立,需要具有靈活性。財務標準則建議把營業收入等指標作為重點,淡化“凈利潤”等指標,靈活設置。流動性標準方面,可充分參考“納斯達克全球市場”的初次上市指標中,持股人數、做市商人數等指標。
最后,分層能上能下,設置持續掛牌標準。如果已掛牌企業達到更高層級的掛牌標準,可以內部“轉板”去更高層級;反之則留在原有層級。如果達不到某個層次的持續掛牌標準,就實施降層。如果達不到最低層次的掛牌標準,就從新三板市場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