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3644查看 | 2015-06-17 10:27:00
務虛的峰會
“亂世的峰會”、“無奈的七個人”,外媒對2015年七國集團(G7)峰會如此評價。
6月8日,為期兩天的G7峰會在德國南部小鎮加米施-帕滕基興落幕。議題幾乎覆蓋全球所有熱點問題,經濟、金融市場規范、打擊偷逃稅、自貿談判、烏克蘭問題、核安全、反恐以及氣候變化等等,涉及范圍之廣歷年罕見,長達17頁的聯合聲明可見一斑。
然而,內容看似豐富,成果卻寥寥無幾,與會領導人提出的多是口號式承諾或警告,成員內部也是分歧重重。
為期兩天的G7峰會8日在德國南部小鎮加米施-帕滕基興落下帷幕。美德英法意加日——七個西方工業化國家首腦齊聚一堂,探討了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不過,如此“務虛”的峰會卻也傳出驚喜,七國領導人做出了一項跨越85年的漫長承諾:到本世紀末完全“脫碳”,徹底告別化石燃料。
英國廣播公司稱,G7峰會達成的一致意見雖不具約束性,但卻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從長遠看來,世界經濟的動力終將來自清潔能源,自工業革命以來推動經濟發展的化石燃料時代就此結束。
綠色環保組織表示,10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愿景開始成型。《金融時報》分析稱,此舉將被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歷史性決定,為年底巴黎氣候大會協議的達成鋪路。
本世紀末去碳化?
G7峰會期間,七國領導人就氣候變化議題達成一致,宣布支持在本世紀實現全球經濟“去碳化”,承諾到2050年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0年減少40%至70%。這與此前商定的目標相比,更為明確。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七國集團領導人共同明確支持全球經濟去碳的長期目標。該目標將向企業和金融市場釋放信號,投資低碳技術將獲得利潤豐厚的回報。”世界資源研究所全球氣候項目總監詹妮弗·摩根說。
七國領導人還強調,要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有締約方共擔減排責任,承諾通過開發和利用創新技術,到2050年努力實現能源轉型,并制定長期的低碳發展戰略。
G7同意,將盡最大努力避免全球氣溫上升2℃,幫助貧困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發展清潔能源技術應對氣候變化。
然而,這一結束化石燃料時代的決策卻遭到質疑,有人指責G7的目標太過自滿且不計后果。
一些非政府組織表示,七國集團雖提出了減排目標,但其自身努力并不夠。美國沒有加入《京都議定書》;加拿大2011年退出《京都議定書》,5月公布的減排承諾嚴重縮水,相當于到2030年,較1990年減排14%;日本拒絕加入《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減排目標為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3年減少26%;雖然歐盟2013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了19%,但堅持未來7年內只將減排目標提高一個百分點。
樂施會發言人約恩·卡林斯基表示,七國集團示意化石能源正走向終結,但從其自身的減排承諾中很難看出。
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可持續能源金融學教授莫斯萊納表示,G7領導人聲明不過是“在已達成一致的問題上重新確認”,其主要目的是發達國家在同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談判前率先達成共識。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G7提出的目標雄心勃勃,但到2100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對化石燃料需求巨大的發展中國家能否實現能源轉型仍是未知。“據石油公司統計數據預測,化石燃料將使用到2200年,甚至是2300年。”石油價格信息中心全球能源分析師Tom Kloza說。
信任去哪了
事實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立場基本一致,然而卻在錢的問題上分歧嚴重。氣候變化援助金不落實正妨礙著雙方間的信任。
此次峰會上,七國領導人重申,將兌現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支持的承諾,到2020年每年將從公共和私人部門籌措1000億美元,幫助貧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這樣的計劃是正確的,但更需要速度、雄心和具體行動。”世界自然基金會專家薩曼莎·史密斯說,“發展中國家已準備好迅速采取行動,但需要從發達國家獲得資金和技術支持。希望七國集團更多地將承諾變為行動。”
包括G7在內的發達國家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就向發展中國家承諾提供氣候變化援助金,但直到現在,也未提出詳細的路線圖。成立于2010年的綠色氣候基金雖已獲得超過100億美元的注資承諾,但兌現資金不足六成。
上個月,默克爾呼吁制定如何兌現氣候變化援助金的路線圖,稱G7峰會將成為路線圖的重要轉折點。南亞氣候變化系統專家Anoop Poonia稱,G7峰會錯過了機會,沒有追隨默克爾的腳步,德國在5月宣布,到2020年每年將氣候變化援助金翻倍,增至44.9億美元。默克爾也因此贏得了“氣候英雄”的美譽。
樂施會表示,G7此次仍未明確表示如何兌現資金,而這恰恰是巴黎氣候談判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