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網 | 0評論 | 6105查看 | 2015-05-11 08:46:00
我國很多地區缺水,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高能耗導致的高成本,是阻礙其推廣應用的一大瓶頸。為了實現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的低能耗,2011年,在外企工作的彭志剛放棄了六七十萬元的年薪待遇,在上海辭職創業,探索如何把他擅長的太陽能光熱技術與海水淡化工程“嫁接”。
如今,低能耗的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站已在海南樂東縣建成產水,更大規模的海水淡化站預計今年底在海南東方市竣工。“我們的近期目標,是實現海水淡化的零能耗。”彭志剛說。
抵押房產創業,曾為發工資犯愁
黝黑的皮膚,開朗的性格,是彭志剛給人的印象。“這幾年我天天和太陽打交道,不曬得黑點,怎么好意思說自己是做太陽能的?”1996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熱能工程專業畢業后,他先后在多家外企工作,參與研發了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用放大鏡聚焦太陽光,把熱量集中在一點燒著紙片的游戲,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基本原理就是這個。”彭志剛解釋說。
2011年,判斷出我國將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趨勢后,他萌生了創業念頭。能否把太陽能光熱發電裝置與海水淡化設備結合在一起,為后者提供可再生能源?
在得到大學同班同學的妻子“批準”后,彭志剛抵押了一套房產,注冊成立上海驕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他的幾個老同事聞訊后對這個項目很看好,也加入創業團隊,成為公司的股東。
在外企工作的上海人危應澤,曾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留學8年,與彭志剛交流后加入了研發團隊,每月工資縮水至3500元,但他并不后悔。技術骨干趙潔蓮畢業于柏林工業大學,回國后選擇加入創業團隊。“直到去年底,我們還在為每月發工資犯愁。”副總經理邵玨人感嘆道。今年公司獲得1000萬元投資,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利用太陽能把海水變蒸餾水
彭志剛回憶,公司成立之初,他在寶山顧村租了一棟帶院子的民宅,把一塊塊工業級平面鏡鋪在院子里,利用菲涅爾光學原理將陽光聚焦反射到集熱帶上,使集熱帶里的水變成蒸汽。經過反復摸索,本不具備聚光功能的平面鏡仿佛被施了魔法,能將鋼材制成的集熱帶管道加熱到500℃左右,攻克了“線性菲涅爾式太陽能聚光集熱系統”的關鍵技術。創業團隊還研制出一套追日系統,能根據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運動規律,使設備像向日葵那樣,對太陽進行全自動跟蹤。
據介紹,國際上海水淡化的主流技術方案有兩個:熱法和膜法。驕英公司采用的是熱法技術,利用太陽能光熱把集熱帶里的淡水變成蒸汽,隨后將蒸汽的熱量傳遞給海水淡化裝置中的海水,使海水在負壓條件下蒸發后冷卻凝結,形成蒸餾水。為了降低熱法蒸餾過程的能耗,創業團隊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進,設計出適合太陽能的“低溫多效海水蒸餾”工藝,讓來自太陽的熱量加熱更多的海水。
有望為“一帶一路”提供方案
2013年9月,驕英公司和一家海南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站,在海南樂東縣建成產水。這個年產蒸餾水約2000噸的示范工程,由480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陣、集熱帶、低溫高效海水淡化裝置等組成,可滿足100至150人一年的飲用水需求。2014年9月,海南東方市啟動惠民工程,要求驕英公司建造占地30畝的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站,滿足當地5萬人的全年飲用水需求。“這應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海水淡化工程,計劃今年底竣工。”彭志剛說,“由于能耗少,水價會很便宜,一桶18.8升的蒸餾水預計售價4元左右。”
能否在技術上再進一步,實現海水淡化的“零能耗”?去年底,上海市科委啟動了一項課題,由驕英公司和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承擔,合作研發零能耗技術方案。如今,課題組已在實驗室條件下取得成功,計劃今年在海南樂東縣基地安裝一套太陽能光伏和風力發電設備,驗證成果可行性。
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院長嚴宏強表示,這項課題如果取得成功,將使新能源和水資源利用有效結合,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島嶼、沿海城鎮供應飲用水,并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中亞地區提供苦咸水淡化的創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