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 0評論 | 3743查看 | 2012-07-04 15:26:00
中國幾個世界級光伏企業的一季度財報出來了,好像商量過似地都不忘說上一句:今年沒有擴產計劃。記得去年一季度財報出臺時說的卻是另一個意思:要做到世界排名第幾。那時,專業網站隔三差五就有新的產能排行表出臺。今年也有,排列的卻是誰虧損的少。說光伏產業難,路人皆知,有多難,為什么難,要難多久卻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更令人焦急的是,一有重大消息,或政策出臺,或企業倒臺,既有證券公司投資分析出臺,不時也有對產業缺少深度了解,只對消息進行聯想的文字,二級市場反應倒也迅速,是否賺錢卻是另一回事。理性的股票投資,是建立在對產業、企業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的。說到光伏產業,如果不考慮大盤走勢,一年之內,猶如一枝風雨中的玫瑰,投資者只宜觀賞,不宜觸摸。
光伏產業的調整比大多數人想的要深。不久前網上報道,有位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官說:中國光伏產業并不存在供大于求問題,只是因為歐洲市場縮小了。“一碗豆腐,豆腐一碗”,怎么說都可以,就是別說這個產業沒問題,否則實體、虛擬經濟的投資人依此話進行正向操作一定虧錢。這個市場是嚴重的供求失衡的市場。先看供給方,按照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專家2011年初的說法,全球光伏組件的產能已然70GW;再看需求方,2011年全球光伏電站安裝量,業內采用率最多的數據是27.5GW左右。從以往市場經濟發展實證看,比例失衡超過20%的供求關系是一定有問題的。當前全球光伏產品是供大于求2.55倍,并且有產業鏈產品10GW以上的現實庫存。這些是在占全球市場近80%的歐洲非但沒有縮小,還在增加的前提下發生的,即使歐洲市場不縮小,全球光伏市場也是絕對過剩不是相對過剩。預測一下今年的供求關系吧,拋開去年8月份前瘋狂投資今年變為現實的產能不算,供給仍舊維持70GW;過去的市場風向標德國和意大利,去年需求量是17GW,今年應有下調,但是中國和美國定會補上這個差額。特別是中國,去年是2.5GW左右,今年應是5-6GW,即2012年的需求量應以27.5為中軸上下有限變化,有所增加是大概率。總之,這個產業嚴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改,深度調整的強烈需求無可回避。
不確定的全球經濟形勢會使光伏產業發展難上加難。光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巨額的政府和企業投入,在全球經濟形勢還在討論是否會“二次探底”和現實極為嚴峻的“歐債危機”大背景下,拿出大把的錢救光伏產業于水火之中是不成立的。或按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在經濟萎縮的時候,可以通過增加政府投資提振市場需求,鑒于光伏的能源行業特性,加大對此投資不失為寬松貨幣政策拉動經濟的好手段之一。2009年中國的“4萬億”,加上其他原因,確實讓中國的光伏產業迅速“虛胖”了一下,但這一次這種可能性為零。
先說中國,前兩天發改委一位高官已經明確:不會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再說美國,雖然“量化寬松”,但去年底以來,有政府5億多美金支持的光伏企業solyndra的破產,加上頁巖氣的意外發展,對扶持光伏早已是質疑之聲不絕于耳;最后再看舉足輕重的歐洲市場,“歐債危機”的深度和長度遠未有結論,在歐盟各國各說各話,為“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是否提供給希臘而錙銖必較的時候,不但難以聽到對光伏扶持之聲,倒是紛紛推出減少補貼的法案。總之,不少業內人士,企盼重溫2009年光伏市場因流動性寬松而短期暴漲的歷史只能是一廂情愿。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振的形勢下,除了中國已經出臺的一系列光伏扶持政策外,各種可能的救市因素面對光伏產業,恐怕真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光伏產業調整的時間比大多數人想的要長。既然嚴重供大于求,必然就有深度調整,調整時間少則一年。此次中國光伏產業調整,先期一定是以企業數量大幅減少為主,后期才是以優秀規模企業市場占有率增量變化為主。先說企業數量調整。光伏屬能源行業,根據能源企業必然規模化的事實,則中國已有的500家光伏企業,經過這一調整,勝出50家只多不少。為什么說調整時間要長?數量的大幅減少需要時間,在中國這樣數量的減少更需要時間。去年中期以來,全球光伏產業鏈產品價格平均下調50%以上,市場急劇變化,先有以solyndra為代表的一批美國企業宣布進入破產程序,后有以全球最大光伏企業之一的Q-cell為代表的德國企業接二連三的宣布進入破產程序,以至有人在問曾是全球第一生產大國的德國光伏產品生產企業會否全軍覆沒。相對這種對市場調整應有的反應和速度,愈發顯得市場占當今全球份額50%以上,產能占70%的中國光伏企業表現“異常”:公開消息只有“浙江協成”一家多晶硅原料生產企業進入破產的法律程序。
企業家的面子、國有銀行的壞賬處理辦法、地方政府的形象等非市場化因素,在嚴重阻礙著光伏產業的市場化調整步伐,在延滯行業調整的時間;再說價格走勢。以原料多晶硅為例,已經接近底部,每公斤20-23美金早已在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成本線以下。市場本可以此為基礎展開調整,但是,因為有嚴重的非市場因素存在,使得整個光伏產業鏈產品價格還應下調,市場需要多個“英利”這樣的“攪局者”,強迫無競爭力企業出局。有國際專業機構分析稱,今年組件價格比去年還將下調29%。只有大批缺少競爭力企業出局了,先進技術、規模效應、品牌影響和售后服務等要素在產品競爭中的優勢才能凸顯,中國的光伏企業競爭才能進入正常市場狀態。總之,本輪調整應分兩個階段:先是挑戰極限的價格發揮擠出效應,是企業數量調整為主階段;后是價格調整的主導作用讓位于技術提高,是規模企業市場占有率競爭階段。只有到那個時候,當股票市場投資者發現光伏企業技術進步信息不斷的時候,這個行業值得關注、長期投資的時代就到來了。
分析光伏產業,有兩個重要前提一定不能忽略:一是這是一個政策扶持的市場,要緊密關注扶持政策的變化;二是當前雖然是嚴重的供大于求危機,但光伏市場的需求并未縮小,甚至還在穩步放大,關鍵要看這個市場歸入了哪家企業的囊中,并且是否賺錢。分析今年中國的光伏企業業績,肯定是讓股票市場投資者失望的結果。“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幾百家未上市企業是爭取生存希望的問題,上市企業是爭取虧損得更少的問題。境內外已上市企業短期內不應有生存之虞,會有三類情況并存:一類是理論上應該破產的企業,但是“已經大到不能破產”,可以關注其新聞;一類是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在增加,利潤卻在大幅下降,可以不去關注;最后一類是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增加的同時,保持微利水平,可以稍加注意。總之,今年光伏企業實現理想收益的應該沒有,故投資價值有限。如果一定要尋找機會,兩個方面的信息可以特別注意:凸顯技術、成本優勢并且規模量產的企業和重大的企業兼并消息,后一種的可能性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