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 0評論 | 3565查看 | 2014-01-13 13:36:00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專家預計,2014年能源領域的改革將以價格改革為突破,油、氣、電、水定價機制將向市場化加速推進,而備受關注的原油進口權放開也有望取得進展。
具體來說,2014年成品油定價機制將進一步完善,定價將更多考慮國內因素;天然氣價格也有望理順,階梯氣價或全面推開;階梯水價也將在全國范圍進一步擴大;而電力價格的改革則將以“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管住中間輸配電價”為基本方向。另外,對原油進口權的放開,其大方向是形成完全放開的競爭性市場,但就目前而言,則需要分步有序進行,防止一哄而上。
成品油定價:更多反映國內供求
國內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于2009年實施,此間經歷多次完善,最近一次在2013年3月,完善后的定價機制使得國內油價與國際價格的聯動更為緊密,調價更為及時、頻繁和透明。截至目前,2013年國內油價經歷七升八降共15次調整,汽柴油價格整體基本持平。
但是,國內市場上,受需求面持續低迷的影響,成品油市場整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而油價卻一直與國際油價震蕩起伏,與國內市場基本“脫節”。
有專家預計,下一步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將更多考慮國內因素,同時,建立起能夠反映國內市場供需情況的原油期貨市場將為這一步改革提供條件。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也認為,目前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主要是與國際原油掛鉤,這不是完全的市場化,真正的市場化是要反映國內市場供需情況的定價方式。
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日前表示,隨著國內成品油市場經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市場競爭的形成,成品油的價格可以完全放開交給市場。屆時,油價的調整可能會更加頻繁,并成為一種習慣性的狀態。
天然氣:理順進口氣定價通道階梯氣價或全國推開
天然氣價格方面,隨著我國霧霾問題日益突出,加大清潔能源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天然氣無疑是其中最有潛力的品種之一。郭劍英表示,面對快速增長的天然氣需求,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來滿足需要。而要用好國際市場,價格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國天然氣價格總體偏低,企業進口天然氣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天然氣進口。
據了解,“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最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進口的天然氣價格普遍較高,基本維持在15-20美元/百萬英熱左右,折算到中國是3.3-4.3元/立方米。即便從緬甸以9美元/百萬英熱的價格進口管道天然氣,到邊境折合起來也會達到3元/立方米。這個進口價加上國內管輸價格,和國內目前1.95元/立方米的平均門站價格相比依然高出很多。專家預計,未來天然氣價格依然有上漲空間。
除了漲價之外,如何有效利用天然氣資源也將是未來改革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專家認為,天然氣定價必將實行階梯化,2014年有望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目前,國內已經實施居民生活用氣階梯氣價的有河南、云南、遼寧、黑龍江、湖南、江蘇、廣西、廣東等地。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稱,通過階梯氣價把部分虧損或者補貼壓力轉移到下游,對上游來說壓力可能會減小,有助于上游更多發展天然氣進口、進行非常規天然氣開采等工作,進一步提高國內資源供應量。
水價:階梯價格促節約意識
水資源是我國最短缺的資源之一。郭劍英表示,需要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和節水能力,其中價格杠桿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方面總的思路還是在穩定居民水價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價格。
郭劍英表示,要建立階梯水價制度,以提高經營者和居民的節水意識。目前,已有50%的城市實施了階梯水價,而且也起到很好的效果,下一步將在全國全面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
此外,專家建議,我國還可以探索其他的一些定價方式,比如兩部制水價、季節差價等促進節約用水的辦法。
電價:放開兩頭管住中間
由于電力體制自身的一些問題,很多已經頒布的政策無法順利實施,導致我國電力市場改革一直被認為處于停滯狀態,也成為資源領域改革的難點。
“從2002年電力改革啟動至今,電力行業未見實質性變化。”國家發改委經濟所所長劉樹杰坦言。他表示,電力行業是一個整體,電價改革與電力體制的改革密不可分,撇開電力體制來談電價改革是不現實的。因此,要加快電價改革,就必須完善頂層設計,具體到電力布局、競爭性主體分配、電力市場交易模式等等一系列問題。
劉樹杰說,電力市場改革關鍵是要培育競爭性電力市場,而目前售電側和用戶側的電價都沒有形成充分競爭,所以無法形成市場化的定價。
對此,王震表示,銷售電價正在推進階梯化,因此,在保障居民、農業、公共機構的最低用電需求下,可采取“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模式,即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管住中間的輸配電定價。
原油進口權放開可期打開市場應分步有序
作為加快我國石油行業市場化、引入多元化競爭的關鍵一步,取消原油進口限制一直為業內關注。
由于我國對原油進口企業資質設置的門檻過高,加上“排產證明”以及“路運證”等通行證的阻礙,致使國內地方煉化企業在獲取原油方面異常困難。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我國原油年進口量超過2億噸,到2012年達到2 .71億噸。與龐大的進口量相比,非國營進口原油配額僅占10%(不考慮配額實際使用量的情況)。
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工商聯石油業商會長期以來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呼吁,打破原油進口實際通過“兩桶油”代替國家統一配置管理的規定。
據了解,目前商務部、能源局已經和相關國有石油公司、民營公司以及協會商討此事,開放原油進口權的大方向基本確定。有關部門還下發了原油、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企業資質申請條件、申報材料和申請程序的征求意見稿。
但是,鑒于過度放開曾導致我國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上多頭對外、無序競爭的亂局,業內人士認為,眼下原油進口權限不會完全放開,原油進口限制只會有條件地“一步一步”松綁,先是真正有競爭力的民營資本獲準自主進口原油,當市場成熟之后,才會考慮全面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