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簡稱:電工所)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超臨界CO?太陽能熱發電關鍵基礎問題研究”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電工所副所長在在致辭中表示,在項目執行的5年間,項目組高水平地完成了科研任務,還圓滿配合國家完成了冬奧會這一重要政治任務。項目負責人、電工所研究員王志峰代表項目組從項目總體進展情況、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效益、組織實施管理工作、項目組織實施中的重大問題及建議、財務等幾方面進行匯報。
超臨界CO?與工質發電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率、靈活性強、環保、成本低的新型能源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隨著能源需求的增長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這種技術將會在未來的能源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超臨界CO?工質發電技術是未來能源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和發展方向,是第四代太陽能熱發電的代表。針對高溫吸熱器設計理論及方法、儲熱放熱模式對系統性能的影響機理、CO?與透平熱功轉換過程的相互作用機制等三個關鍵科學問題,有以下重要產出:
針對科學問題一
1.建立了聚光太陽輻射在柔性不連續顆粒流內的時空協同吸收、轉換和傳熱機理;
2.研制了3種聚光器和包括700℃/1MWth顆粒吸熱器在內的4種吸熱器;提出了2種高密度能量測量方法。
針對科學問題二
1.探索了熔融鹽對金屬腐蝕抑制機理;
2.突破高溫固體吸熱顆與超臨界CO?在變熱流、變溫度和強變物性條件下的換熱特性匹配;
3.研制了包括550℃/1MWth在內的3種儲熱換熱裝置。
針對科學問題三
1.構建高太陽能流、高溫、高膨脹比、高比功的高效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主要參數本構匹配關系;
2.建立以超臨界CO?流動為核心的光-熱-電能量轉化全系統模型;
3.研制了550℃/200kW超臨界CO?透平發電機組;
4.建立了“光-熱-電”實證系統,并實現運行。
項目績效評價組織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項目主管,績效評價專家組10位專家,中國科學院電工所領導,以及項目單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所、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中山大學、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首航高科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研究骨干出席會議。
專家組對項目執行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一致同意通過績效評價,并建議項目組今后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