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一年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持續發力,積極探索清潔能源發展新模式。按照可持續發展要求,當地進一步促進生態農牧業強鏈、補鏈、延鏈,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鱗次櫛比的發電板一直延伸到遠方,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昔日戈壁荒灘成為光伏“藍海”。2022年,園區累計生產“綠電”212.6億千瓦時,以光伏為主的新能源裝機總量目前已達1478萬千瓦。
依托清潔能源,增添綠色動能,這是海南州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側面。2022年,海南州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一年來,示范區發展狀況如何?
初步形成“水、風、光、儲、熱”清潔能源發展新模式
海南州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光照資源豐富。然而,光伏本身是不穩定電源,間歇性、波動性明顯,輸電質量難以保障。幸好,有另外的“源頭活水”,與塔拉灘園區這片占地面積逾600平方公里的光伏“藍海”互相配合。
黃河奔騰東去,流經海南州時,一頭扎進深山峽谷,于是有了著名的龍羊峽水電站。“通過‘水光互補’技術,光伏發電一旦減少,水電機組能在極短時間內提高發電功率,握好‘接力棒’,將光伏電調整為均衡、優質、安全的穩定電源送入電網。”國家電投黃河公司龍羊峽發電分公司總經理黃青剛介紹。
與“水光互補”不同,園區內的光熱電站靠的是“以熱補光”。3萬面“定日鏡”簇擁著210米高的集熱塔,把塔頂照耀得璀璨奪目。“塔內有熔鹽,能升溫至幾百攝氏度,夜晚光伏‘打盹’時,它再出來‘上夜班’發電。”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經濟發展部部長劉廣告訴記者,“這座電站工作一晝夜,就能滿足10萬戶居民24小時的用電需求。”
行走于園區,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發電側調相機群建成投運,能有效調整新能源設施輸出功率,年均可增發電量70.2萬千瓦時;百兆瓦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投入使用,148種光伏主流技術及產品在此同臺競技……截至目前,海南州清潔能源并網裝機容量2094萬千瓦,占全省的51.39%,已初步形成“水、風、光、儲、熱”全面推進的清潔能源發展新模式。
“綠電”產得好,更要用得好。100%清潔能源大數據產業園投入運營,成為全省“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兩大核心集群之一;生產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組件等清潔能源產業關鍵材料、設備的企業相繼落戶,紛紛用上綠色能源……
不僅如此,當地的“綠電”還輸到了省外。2020年,全國首條100%清潔能源特高壓輸電線路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正式投運。“依托遠距離、大容量特高壓輸電技術,青海的‘綠電’能迅速到達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直流工程青南換流站站長李斌善說,“工程投運以來,已累計輸送電量超300億千瓦時。”
(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