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的最新報告《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顯示,2010年至2020年間,全球光熱發電總裝機增至6.5GW左右,同時聚光太陽能熱發電的加權平均LCOE下降了68%,已從0.34美元/kWh降至0.108美元/kWh(約合人民幣0.7元/kWh)。
報告顯示,2016-2017年全球光熱發電裝機新增有限,每年新增裝機僅100MW左右;2018-2019年,在中國、摩洛哥和南非等新興市場帶動下,全球光熱發電裝機開始迎來一定幅度的增長(2018年新增860MW,2019年新增550MW),但與其它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相比,新增裝機仍比較低。但是,到了2020年,全球僅有中國的3座光熱電站投產,新增150MW。
LCOE和裝機成本均大幅下降
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新增的150MW光熱發電項目的加權平均裝機成本為4581美元/kW。這比2019年減少了31%左右,相比2010年則減少了50%左右。
圖:2010-2020年全球光熱發電總裝機成本、容量因子和LCOE變化趨勢(來自IRENA,下同)
在2018年和2019年,配置8小時或8小時以上蓄熱系統的光熱發電項目的裝機成本范圍在4126美元/kW—5945美元/kW之間。
2018年—2020年,中國投產了3座光熱電站,儲能時間超過10小時,總裝機成本范圍為4126美元/kW至5154美元/kW。
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熱能儲存成本的下降以及新建項目平均儲存小時數的不斷增加,聚光太陽能熱發電廠的容量因子從2010年的30%增加到2020年的42%。
另據IRENA拍賣和PPA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即將投產的光熱發電項目的加權平均電價約為0.076美元/kWh。
儲熱系統重要性日益突出
報告還指出,自2015年以來,幾乎沒有任何光熱發電項目是在不配置儲能的情況下規劃或建造的。綜合來看,配置儲能系統可以有效提升光熱電站的容量因子,同時也有助于降低LCOE和提升調度靈活性。
在IRENA可再生能源成本數據庫中,PTC電廠(槽式光熱電站)的平均蓄熱時長從2010年—2014年的3.3小時左右增加至2015年—2019年的5.7小時(增加了近四分之三);STs(塔式光熱電站)的平均蓄熱時長則從2010年—2014年的5小時左右增加至2015年—2019年的7.7小時(增加了54%左右)。
2020年,中國新投產的150MW光熱發電項目的平均儲能時長為11.7小時。2021年落成的110MW智利Cerro Dominador塔式電站的儲能時長則為17.5小時。
報告表示,無論槽式光熱電站還是塔式光熱電站,其總裝機成本主要取決于構成太陽島(也稱光場)的組件成本,組件成本約占槽式光熱電站整體裝機成本的39%,約占塔式光熱電站的28%左右【詳見下表】。
圖:槽式和塔式光熱電站成本組成
圖:近十年不同技術路線、儲能容量、裝機規模光熱發電系統的總裝機成本變化趨勢
整體來看,近十年來光熱發電項目的總裝機成本已經下降了一半左右,即使新建項目的儲熱系統容量普遍得到提升,也并未改變這一趨勢。
注:如欲了解更多請點擊下載報告全文《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Costs in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