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國家級創新平臺58個、297項科技成果通過轉化累計創造出851億元轉化收入、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4%......11月6日,青海省科技廳通報青海“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完成情況和“十四五”創新發展規劃編制情況。“十三五”時期,青海省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以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升級,著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各項規劃相關任務取得積極進展。
青海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青海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調整成立了由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青海省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出臺了《青海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青海省關于優化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科研項目管理程序精簡近四分之一,科研人員賦予了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和人財物使用權,科技成果登記實現“不見面審批”“零跑腿”,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環境日趨優化,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來,青海以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升級,積極落實“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圍繞八大綠色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聚焦“四個千億元”和“四個百億元”產業發展創新需求,五年累計安排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646項,投入財政資金27.07億元,帶動全社會R&D投入69.8億元,不斷助推關鍵領域重點技術取得新突破,中國第一座商業化塔式光熱電站、世界最大水光互補電站、國際最大最全光伏實證基地、世界最薄4微米銅箔、48對棒還原爐投產、高鎂鋰比鹽湖提鋰、黑土灘草地恢復治理、高海拔植樹、大規模光伏并網、“梓醇片”一類新藥、安兒寧等藏藥二次開發、包蟲病診療等技術走在了行業前列。
截至2019年底,全省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到2.71件,區域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全國排名上升至27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663項科技成果進入產業化應用階段,為推進創新型省份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