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通過遠景的技術可將“三北”高風速地區風電度電成本降至0.1元/度,發電側儲能度電成本也可實現0.1元/度——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前夕,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作出以上預測。
“整個三北區域數百億千瓦的風資源儲備,就像一個能源大糧倉,數倍于中國實現零碳電力的需求。我們在2016年就預測2020年實現風電度電成本2毛錢,目前遠景的最新技術在三北地區的風電成本已經達到0.16元左右”,張雷表示,再用3年時間,通過數字孿生等智能化技術、材料創新與供應鏈優化等舉措,將進一步降本增效。
兩個“0.1元”是什么概念?截至去年底,行業平均三北地區風電度電成本約為0.2元,中東南部約為0.3-0.35元,發電側儲能度電成本在0.2-0.3元。三北地區“風電+儲能”的成本若能降到0.2元/度,即便加上輸配電價落地中東南部,也低于當地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風加儲”的穩定組合將較火電具備絕對的競爭力。
是什么讓遠景具備這樣的信心和實力?基于EnOSTM物聯操作平臺的“伽利略系統”是實現風電度電成本下降的關鍵所在。
遠景能源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王曉宇表示,依托該系統,遠景的超感知技術讓每一臺風機均可根據特定工況,做到最優的協同載荷分配。齒輪箱、發電機、軸承、葉片等,每個部件均擁有能夠自進化的數據孿生模型,讓設備能夠更可靠、更長運行周期的穩定運行。未來,風機壽命將突破目前的20年時限,甚至超越30年、在更長運行生命周期內,實現發電效率最優,持續推低度電成本。
王曉宇進一步介紹,去年10月,遠景首次對外發布“超感知風機”,標志著遠景數字孿生技術全面成熟并批量部署。“近1年來,我們跟蹤、透視了幾千臺風機的運行工況、狀態與趨勢,由此建立機群的洞察與協作,實現風險預防與度電必爭。以此為基礎,全方位驗證降低度電成本的先進技術與方法,通過不斷升級風機與風場運行數字孿生模型,提升對產品運行的感知力,風機的智能水平與時俱進,進而打造‘永不過時’的風電場。這也證明,遠景的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實現大規模應用,用空間換時間,加速各項風機關鍵部件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加速進化,可以預見一毛時代的加速到來。”
王曉宇表示,數字孿生技術看似一套軟件系統,背后實則是整個關鍵部件系統,風機系統,風場系統的物理模型的數字化技術,覆蓋機端、站端、云端,形成網絡智能的進化生態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遠景的EnOSTM智能物聯操作平臺和伽利略系統,同樣可以使能儲能領域。
區別于其它所有純粹提供設備、電芯等硬件的儲能廠商,遠景“使得儲能設備具有自己的靈魂。”王曉宇解釋說:“儲能設備不是簡單的充放電過程,而是通過伽利略平臺,結合領先的風功率預測技術與風場的氣象條件、風機瞬態特征、電網時刻接入的狀態以及電力市場的中短期需求進行整體融合,構成更為智能的、收益更高的電站整體資產。”
遠景去年完成收購了日產汽車旗下電池子公司AESC,掌握了鋰電池全流程生產能力,由其自主研發和建設的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產線,今明兩年將投產并逐步放量。而在儲能系統中,電池成本占據60%-70%,正是降本的核心。遠景表示,電池充放電循環次數3年后有望從目前的5000-6000次加至1萬次以上,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
遠景作為業界唯一全棧布局智慧風光儲完整能力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已投運包括發電側和需求側在內的100多個儲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