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一屆博鰲智能電網國際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建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隨著全球人口、GDP的增長,能源需求也在不斷上升,為解決好人類用能問題,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構建智能電網將是重要的解決措施。
據周建平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球風能裝機達5.93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4.95億千瓦,新能源裝機占全球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6,近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中,風能、太陽能裝機容量占50%以上。“全球正由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傳統能源體系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綠色低碳能源體系轉型,”他表示,目前已有120多個國家研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舉措。
對于國內新能源發展趨勢,周建平預計,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將達到30%;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將達40%。在他看來,“十三五”后期是新能源由補充能源上升為替代能源,乃至主導能源的過渡期,我國將以能源體制革命為中心,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方針,穩步推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其中,隨著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轉換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預計到205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將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5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80%,”周建平表示,“我國新能源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與此同時,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系統的發展,源-網-荷-儲統籌協調發展,也將是未來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趨勢。周建平指出,未來在發電側,要做好各類電源開發建設、運營管理,不斷提高能力和水平;在電網側,要加強輸電通道,推進送出工程與項目建設協同規劃和推進;在用戶側,要做好消納和市場研究,使各類電源建得成、送得出、用得掉。
在周建平看來,大量風電、光伏發電并網將增加系統調峰、調頻難度,對電力系統的安全、經濟運行帶來挑戰,為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納利用,需要采用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的綜合技術與管理措施,提高電力系統靈活調節和資源配置能力。同時,實現多能互補,儲能應用,水電、抽蓄和新能源的配合應用是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重要舉措。
周建平認為,當前,全國大江大河水電開發格局已經形成,通過流域水風光互補,可將水電基地打造成流域水風光互補清潔能源基地。他進一步表示,“中國東部、中部地區通過建設抽水蓄能電站、水電擴機、煤電靈活性改造,實現與分布式風電、光伏發電的多能互補。”
“新能源發展形勢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周建平指出,新能源將進入更大規模發展的新階段,智能化電力系統能夠更好適應高比例新能源,同時,電力市場化發展也將使得更多新能源企業參與到電力銷售市場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