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的電網有諸多好處。歐盟的統一能源市場,在國際上樹立了電力互聯互通的典范。在亞太地區,東盟在電力互聯互通方面最為成功,但是也面臨著重重困難。
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簡稱東盟(ASEAN),于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國曼谷?,F有10個成員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總面積約449萬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6.47億。
東盟的能源消費還處于較低水平。2016年,仍舊有10%的人沒有用上電。2015年人均電力消費才1287千瓦時,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不過,未來東盟將面臨顯著的電力消費增長。根據2017年發布的《第五次東盟能源展望》,由于經濟增長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到2040年東南亞的用電需求預計將增長2.5倍,從2015年的82噸標準油當量增加到207噸。屆時該地區的電廠裝機容量將從2015年的205千兆瓦增至609千兆瓦。
煤炭是東南亞地區發電的主力軍。假定政策不變的情況下,煤電的裝機容量將從2015年的63GW增加到2040年的267GW。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東盟10國中有5個國家的新增煤炭產能投資排名全球前20,這5個國家分別是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和柬埔寨。
不無意外,這些以煤為主的東盟國家的碳排放增長前景也很驚人。在假定政策不變的情形下,東盟的碳排放要從2015年的14.46億噸增加到2050年的34.6億噸。在此期間增加的碳排放量,相當于2014年世界第五大排放國日本的排放量。
與此同時,東盟地區還有豐富的低碳能源資源等待開發。例如,東盟潛在的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41GW,高于2015年地區的合計裝機容量。目前水電的潛力開發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此外,僅印尼一個國家就有32GW的地熱潛力,絕大多數尚待開發。
東盟電力系統的主要問題是能源資源分布不均,電力生產和消費區域不匹配。水電資源豐富的老撾和緬甸能源需求比較小。因此,加強區域內的電力互聯互通、統籌區域能源電力資源,是東盟各國的共識。為此,東盟領導人于1997年提出了東盟共同電網(ASEAN Power Grid,APG)計劃。APG的目的,是通過相鄰國家間的輸電網連接各國的獨立電力系統以匯集電力,進而完成跨境電力交換。
此后至今,東盟連續制定了APG發展規劃,將其作為東盟經濟共同的核心項目來推動。
APG采用漸進的發展策略,首先實現雙邊互聯,然后逐步延伸到次區域互聯互通,即建設北部電網、南部電網和東部電網,最終建立完全一體化的東盟電網系統。
2015年制定的《2016—2025年東盟能源合作行動計劃(APAEC)》,明確在此階段要推進16個、共45條雙邊電力聯網項目的建設。根據2019年中發布的《東盟電力互聯互通項目進展與展望》,2018年,有14個互聯子項目已投入商業運營,送電規模達550萬千瓦。
由于APG的發展主要側重于跨境基礎設施和雙邊交易,為了探索多邊交易的可能性,東盟于2014年提出了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新馬泰老,LTMS)電力一體化項目(PIP),計劃經過泰國和馬來西亞,從老撾向新加坡輸出100兆瓦電力。但是,新加坡暫時沒有批準這個項目。原因是新加坡已實施透明的、競爭性供電招標,不能簽訂保證采購量的電力采購協議。目前,僅老撾、泰國和馬來西亞三國在執行這個東盟唯一的多邊電力交易計劃。
東盟的共同電網計劃,因政治意愿而生,也囿于政治推力不足。
電力貿易不同于普通商品,電力的實時性、不可存儲性,使得電力服務和能源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跨境電力貿易需要交易雙方有很強的政治互信。
目前,東盟各國已經展開了安全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的建設,為跨境電力貿易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互信框架,使得建設共同電力系統成為各成員國認可的共同目標。然而,實際的政治互信水平仍沒有達到電力系統互聯互通所需要的程度。
此外,東盟遵循的協商一致原則也導致了兩個不足。一是各個成員發展水平相差太大,東盟的共同電力系統將不得不由發展水平最低的成員國的情況來決定。東盟最富裕的國家和最貧窮的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相差60倍。柬埔寨和緬甸迄今尚沒有統一的國家電網,以致東盟也不可能形成統一的共同電網。第二個是東盟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東盟是一個政治概念。要建立涵蓋東盟所有成員國的電力系統目前不經濟。比較典型的是菲律賓。菲律賓有很多島嶼,內部還沒有鏈接起來,更不要說和其他東盟國家聯網。
其實,在東盟內部,次區域電力互聯互通發展最好的是大湄公河次區域(GMS)。GMS包括東盟四個最不發達國家(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泰國,以及中國的云南和廣西兩省區。
目前和東盟有關的跨境電力貿易主要發生在GMS。根據2018年7月份的報道,中國南方電網已通過12回線路與越南、老撾、緬甸電網實現互聯互通,截至2017年底,電力交易累計達517億千瓦時。而東盟內部的電力交易總量的65%也發生在老撾和泰國這兩個GMS成員之間。
盡管GMS電力合作領先于東盟電網的發展,GMS電力合作符合東盟的先次區域后整體的發展路線圖,但是由于牽涉到中國這個東盟非成員國,東盟不希望中國搶占了風頭,損害了其主導地位,東盟公開文件中很少提及GMS的電力互聯互通。缺少中國的東盟北部電網,和GMS不可同日而語。這種政治上畫地為牢的做法,也阻礙了GMS和東盟電網的發展。
中國這一東盟的重要貿易伙伴,在東盟的能源合作中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有成績,也有爭議。中國的資金和技術優勢,正好彌補東盟的不足。中國參與了東南亞地區近四分之一的能源項目的融資或建設,但在這地區的煤炭項目上,中國投資或建設的占到了43%以上。
中國在能源發展,特別是普及電力供應和轉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將會對東盟的能源發展和能源合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不過,中國參與東盟大量煤炭項目的建設,容易招致批評。另外,我們在能源項目建設過程中,在和當地主要利益相關方的處理上,也還有些不足。集中體現在和項目所在地的利益相關方互動不足,很多時候沒有幫助他們建立主人翁感,項目的價值沒有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