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華能國際、國電電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中國電力均發布了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除大唐發電外,其余四家公司歸屬于股東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均有明顯增長;大唐發電則因控股子公司進入破產程序,業績受到拖累,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
根據公告,五家上市公司中,華能國際凈利潤同比大增79.11%,憑借約38.20億元的凈利潤坐實了行業龍頭的地位。華電國際、中國電力凈利潤漲幅也分別高達67.43%和61.07%,盈利能力改善明顯。
煤電企業運營成本受煤價影響比重較大,各公司在半年報中均指出了煤價同比下降對業績的貢獻。公告指出,華能國際上半年燃料成本較上年同期下降9.19%;華電國際上半年入爐標煤單價約691元/噸,同比下降19元/噸;受益于煤電一體化的國電電力,上半年入爐標煤單價完成576.68元/噸,同比下降26.82元/噸。
近年來飽受高煤價困擾的煤電行業得以稍作喘息,而煤炭價格則在供給持續增長、需求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下承壓,并呈現繼續走低的趨勢。相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原煤產量同比上升2.6%,原煤進口量同比增長5.67%,而受到水電大發影響,煤電發電量同比增速僅為0.2%。盡管煤價仍處于高位震蕩運行,但相較上年同期已開始走弱,波動幅度也趨于平緩,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今年上半年均價跌至609元/噸,較上年同期下降9.2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旗下機組利用小時數同比降低等原因,華能國際境內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25.87億元,但海外業務的增長支撐了營收增長。根據華能國際公告,其新加坡業務營收同比增長約8億元,于2018年底“并表”的巴基斯坦項目亦于上半年貢獻營收25.18億元。
此外,今年年初,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合資組建的北京國電電力有限公司全部標的資產完成交割,原屬于中國神華的17家煤電企業(控股裝機容量3053萬千瓦)并入國電電力。得益于此,截至今年6月底,國電電力控股裝機容量躍升至8612.39萬千瓦,裝機規模直逼華能國際。
從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長的四家公司來看,煤電行業延續了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回暖態勢,在壓力之下似乎成功“挺住”了。但“幾家歡喜幾家愁”,即便同樣參數的兩臺機組,在不同地區投產也會迎來不同的境遇。受益于煤價下跌,龍頭企業盈利大增,但仍有不少電廠在負債率高企、現金流斷裂的風險下苦苦支撐,還有一些則沒能熬過這個夏天。
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周,大唐發電控股子公司連城發電向甘肅永登縣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壓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無力支付1644.34萬元的到期款項,而截至今年5月底,大唐連城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高達298.5%。
根據公告,該公司被裁定進入破產程序后,大唐發電將為此承擔5.36億元擔保責任,預計負債、營業外支出等指標均隨之猛增,從而拖累了大唐發電上半年盈利數據。
大唐連城電廠的“倒下”,反映了煤電行業正在加劇分化的事實。一部分機組享受著低煤價和高電價,帶動經營形勢向好,而像大唐連城電廠一樣債臺高筑、缺乏資金的電廠也不在少數,負債率逼近甚至超過100%,被催繳一筆燃料費,或者沒能成功從銀行貸款,就可能遭遇破產。據本報記者此前了解,這類情況在新疆、寧夏、青海等地情況尤為嚴峻,由于清潔能源電力迅速增長,煤電機組負荷率極低。電廠發不了電,又缺乏補償手段,也無法享受煤價利好,業績改善更無從談起。
作為各發電集團火電資源平臺,五家上市公司通過資產剝離與整合,持續改善負債水平和盈利能力。在此背景下,近年來各公司旗下清潔能源裝機比例快速升高,清潔能源為發電企業經營效益的貢獻也保持著強勁增長態勢。
例如,扎根山東的華電國際,順應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化步伐,將清潔能源發電作為新增裝機主力軍。今年上半年,華電國際清潔能源裝機在新增裝機容量中占比53.66%,待建機組中,氣電、水電、風電項目裝機容量超過總待建計劃容量的50%。華電國際旗下煤電機組占比也由2016年時的90%降至目前的76%。
幾家公司中光伏發電裝機最多的中國電力,今年上半年通過收購、自建等方式,共新增清潔能源權益裝機容量60.85萬千瓦。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力旗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業務在公司總售電量中的占比達到38.72%,對公司凈利潤的貢獻率已高達95.14%,售電量占比超六成的火電業務,利潤貢獻率僅為4.86%。
8月30日,國投電力發布公告,掛牌轉讓旗下6家火電公司股權,這部分資產今年上半年合計虧損0.43億元。當清潔能源逐漸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各大上市公司對于傳統煤電資產的青睞程度也在下降。今年4月,中國電力向淮南礦業出售旗下平圩一廠、平圩二廠部分股權,以此進一步降低公司煤電資產比例。中國電力半年報指出,現已在廣西、安徽、湖北、山東、山西等多地建立電力業務拓展基地,并積極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進一步儲備優質新能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