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隨著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出臺,我國的海上風電跨入競價時代。緊接著,6月,上海市發改委正式啟動了奉賢海上風電項目開發。
作為上海市規劃的第三個,全國首個競爭性配置海上風電項目,自招標起,奉賢就將整個行業的目光聚集到了上海的海上。
在業內翹首期待了3個月后,今天(8月28日)上午,奉賢海上風電項目的業主方終于確定。
根據上海市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奉賢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評審結果的公示》,經過評審專家組綜合打分排序,國內首個競價海上風電項目最終被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電力”)、上海綠色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綠能”)聯合體成功斬獲。
項目結果已然確定,但市場上對此結果的質疑卻并不消停。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參與項目競逐的5家海上風電開發企業中,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源電力”)報出了0.65元/Kwh的電價,比目前的指導電價低了0.15元/Kwh。然而,申報電價最低的龍源電力卻未能成功競標,為此,業內議論紛紛:這樣的結果,究竟是龍源電力真的實力稍遜?還是地方保護主義下“資源換產業”的勢力再次悄悄冒了頭?
電價最低的龍源,為何鎩羽而歸?
從奉賢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申請匯總表來看,除龍源電力以外,其他四家企業的申報電價都在0.75元/Kwh左右,平均比龍源電價高0.1元/Kwh,而龍源電力不僅在申報電價一項中表現亮眼,并且在單位千瓦工程造價和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兩項上同樣占有優勢。
但根據上海市發改委發布的《奉賢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工作方案》中的項目評分標準,龍源在電價等方面的領先非常容易被追平。
此次,專家評審參考的競爭要素主要包括企業能力(25分)、設備先進性(15分)、實施方案(20分)和電價水平(40分)四項。其中,上網電價雖以40分的分值占據了總分的40%,但問題在于,在占比最高的這一項,企業并不足以拉開差距。畢竟即使此次電價申報最高的中廣核風電,在這一項上,也只和電價最低的龍源電力差出了2.3分。
而在目前海上風機大兆瓦的趨勢下,僅靠設備先進性中機組容量這一項,選用了5.2MW機型的龍源電力就已落了2分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記者細看評分規則發現,招標方還為部分企業量身定制出了“加分項”。
在評分標準企業能力一項中,資質與業績一欄明明白白的列示:企業在本市建成運營的海上風電項目若大于200兆瓦(含),得4分,200兆瓦到100兆瓦(含),得2分,小于100兆瓦,得0分;企業對本市電力安全保障、電源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最高得5分,無貢獻者不得分。
正因為如此,上海電力這一上海最主要的電力能源企業、上海綠能這一曾出資建設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的企業,在項目初始就已甩開其他幾家公司一個身位。同時另據界面報道,在奉賢項目前期,上海電力和上海綠能已進行了深入的跟進與大量的投入工作,奉賢海上風電項目幾乎可以提前確定,上海本土開發企業+金風科技6.45MW海上風機將中標。
在今日的公布的評審結果中,上海電力與上海綠能的聯合體以總分高出第二名108.16分,高出第三名229.31分,平均分高出第二名9.83分,高出第三名23.82分的絕對優勢高舉榜首。在11名評審專家的打分中,上海電力與上海綠能的聯合體無一例外的獲得了96分以上的高分,而其他企業僅有申能、大唐、中海油、上海電氣聯合體得了一個高于90分的得分。
此前,龍源電力黨委書記黃群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透露,“參與奉賢項目的競標,我們從設計、風機基礎、升壓站設計等方方面面都做了細致的工作,此外我們通過對已運行風電場建設運行數據分析,還精細估算了建設和運維成本。”
今天回頭再看,或許是免不了心酸,似乎準備再全,龍源也躲不過注定的陪跑宿命。
0.65元和0.7388元,中國風電更需要哪個?
奉賢海上風電項目之所以如此受關注,除了它身上“首個海上風電競價項目”標簽的示范作用之外,龍源0.65元/Kwh這一出乎預料之外的低電價也為它額外吸睛不少。
對于0.65元的最低報價,和0.7388元的最終中標價,在行業內部引起了激烈爭議。
例如,有業內人士就向相關媒體指出:0.75元/千瓦是目前海上風電較為合適的競價價格。因為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的指導意義,會使最終確定的上網電價為后續項目指引方向,若電價過低,不僅會挫傷風電開發企業的投資積極性,還會將壓力傳導至供應鏈的中上游企業。
針對此觀點,業內資深人士則告訴記者說:市場競爭本就是這樣,難道放著優選不選,要搞逆向淘汰?競價項目本就是要通過市場機制選擇最有效率的企業,通過競爭降低成本,如果在本該自由競爭的領域額外保護,那么搞競價的意義又在哪里?
實際上,龍源方面并不認為是報了惡性競爭的低價。黃群明確表示,在龍源以大量前期工作為基礎的情況下,0.65元/千瓦時的電價下,奉賢項目依舊可以保有不錯的利潤空間。按照目前的報價,項目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可以超過12%。同時,黃群認為,若放眼長遠,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0.65元/千瓦時的報價甚至“還有一點保守”。
在風電逐步與傳統能源同臺競爭、邁向基礎能源的比賽中,價格優勢是其必須具備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也曾表示,就像一切需要補貼的可再生能源品種一樣,海上風電下一步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千方百計降成本。經濟性決定一切,如果海上風電不能在5-6年的時間里實現平價,那么整個產業是沒有未來的。
目前海上風電裝機量最大的英國,其平準化成本已2011年的142英鎊下降到最近一次差價合約的競標價格57.5英鎊/兆瓦時,成本下降近一半。而中國要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就需要通過競價的方式不斷降成本。
很顯然,本次上海奉賢海上風電項目招標,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夠徹底!在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的技術水平已經可以支撐價格下行的大背景下,奉賢海上風電項目沒有成為中國海上風電價格下降的標志性節點。假如再過多少年之后回頭來看,會不會成為中國首個海上風電競價項目的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