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今年初的“兩會”上首次提出泛在電力物聯網概念,3月8日,全面部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半年多來,國網已開展了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
2019年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元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印發了2019年建設方案,統籌安排57項建設任務、25項綜合示范和160項自行拓展任務;編制三年(2019-2021年)規劃和應用系統、數據平臺、網絡安全3個專項規劃,目前各項重點任務正穩步推進。同時,所屬27個省公司紛紛制定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計劃,并結合實際進行了因地制宜地探索。
理論層面,泛在電力物聯網研究高起點啟動,基本明確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在內的“四層”架構體系。同時,相關專家基于上述“四層”架構進一步拓展,如國網能源互聯網技術研究院院長王繼業近日在“泛在電力物聯網智能感知技術論壇”上提出包括感知終端層、邊緣層、網絡層、云層、人工智能層在內的“五層”架構。由此可見,泛在電力物聯網理論、建設等還在不斷優化調整。
不能按“四層”架構分解建設任務
目前,泛在電力物聯網“自下而上”的實踐探索多是基于“點”狀突破,即以適應當時/當地狀況下的情境拓展為主;對泛在電力物聯網“自上而下”的理論探討多是基于“層”式分解,即以從感知層到應用層的分層描述為主。
可以從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這“四層”結構去理解泛在電力物聯網,但不能按照這“四層”架構分解建設任務,原因在于各層級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分割,如新一代智能電表既可以做為感知層的計量工具,也可以為應用層提供智能家居管理等業務場景。因此,當前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需不斷優化調整,否則將導致“自上而下”的理論探討難以落地,或者導致“自下而上”的探索實踐重復。
物聯網在電力垂直領域創新應用
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本質是物聯網在電力行業垂直領域的創新,兼具電力行業特征和物聯網行業特質。其中,堅強智能電網是電力行業創新發展特征的承載主體,同時也是國網“三型兩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以基于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對比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本質。
從建設目標看,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是不斷提升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更好地適應電源基地集約開發和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儲能、交互式用能設施等大規模并網接入的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服務需求;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目標是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通信技術,促進電力系統各個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實現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
從承載主體看,堅強智能電網以承載發、輸、變、配、用等全環節的能源流、電力流為主;泛在電力物聯網則以承載轉換、交易、運行、調度、節能、負荷等能源行業供需兩側的數據流及經濟社會發展信息流為主。
從辨證關系看,“兩網”相輔相成、融合發展、互為補充,又各有側重,如考慮到堅強智能電網的實時安全運行需要,泛在電力物聯網應是基于“有限開放”的堅強智能電網能源電力大數據的高效匹配和深度增值;考慮到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全面感知和廣泛互聯特征,堅強智能電網可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有效解決能源供需兩側的隨機性問題。
數據、技術、場景、安全、制度是關鍵因素
通過進一步總結電力和物聯網行業發展的共性特征,應更加聚焦能將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四層”架構有機整合的關鍵因素,即數據、技術、場景、安全、制度五個要素。
其中,數據流動打通“四層”架構。“四層”架構之間有機關聯是通過數據流動實現的,通過對電力行業內部外數據的整合,形成泛在電力物聯網落地閉環;技術體系帶動產業生態。泛在電力物聯網涉及的細分領域非常廣泛,需要技術眾多,各類技術體系背后有產業生態的支撐,在“四層”架構中的技術體系需要分類梳理;業務場景為核心驅動力。感知、網絡、平臺、應用各層面具體的技術功能設計需要面向最終業務場景,業務場景的確定至關重要。
安全體系貫穿業務始終。泛在電力物聯網安全屬于典型的多維網絡空間安全,需要橫向保障智能電網和物聯網之間的界面隔離,縱向支撐業務架構相關要素(數據、設備等)的層次隔離;制度政策為基石。國家提出的數字中國、能源革命等戰略,對泛在電力物聯網在頂層設計和宏觀布局上形成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