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益能攜手中科院、北燃集團就“八達嶺太陽能熱發電實驗電站”項目的市場化應用展開研討,結合中益能20年熱能領域的經驗與技術,共同推動太陽能光熱的市場化應用。
光熱發電,儲熱先行
光熱發電,作為唯一有望替代火電作為基礎電力的長效清潔能源形式,正如雨后春筍般,沐浴著新時代新能源發展的陽光蓬勃生長。
光熱發電比常規的光伏發電更具有優勢。通過儲熱改善光熱發電出力特性。白天將多余熱量儲存,晚間再用儲存的熱量釋放發電,這樣可以實現光熱發電連續供電,保證電流穩定,避免了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難以解決的入網調峰問題。根據不同的儲熱模式,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電站利用小時數和發電量,提高電站調節性能。
八達嶺光熱項目
八達嶺太陽能熱發電實驗電站由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北京市科委投資,總占地約300畝,包括一個高119米的集熱塔,100面共1萬平方米的定日鏡。
該項目坐落于中科院延慶實驗基地,通過儲熱技術,可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電站總發電規模為1兆瓦,年可發電200多萬度。
圖:八達嶺太陽能熱發電實驗電站,現代科技與自然的完美交融
圖:光熱發電儲熱設備
由于本項目現階段主要用于國家級科學研究領域,暫時不具備發電入網、熱能利用的能力,而北京燃氣集團距該項目四公里處有60000㎡的居民小區需要供暖及生活熱水,目前采用燃燒LNG進行制熱,不僅成本高,限氣壓力大,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經過中益能、中科院、北燃集團組織的多次技術研討決定,將以中益能移動式供熱、固定式儲熱的運行模式為周邊的居民小區供暖,并與北燃集團合作進一步開發周邊用戶。讓八達嶺光熱項目不再局限于科研領域,在太陽能光熱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帶來資源綜合利用的社會效益。
鑒于中益能對于儲熱技術的市場化應用能力,中科院電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八達嶺實驗電站負責人馬廣成表示:下一步針對太陽能跨季節儲熱技術進行研討,將人造地熱能的生產、存儲、商用等渠道打通,讓光熱太陽能實現創新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