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攻堅之年,國家將穩步推進產業、能源、運輸和用地結構調整,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
在生態環境部今天(21日)上午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今年,生態環境部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組織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考核評估,督促各地落實重點任務,對空氣質量惡化、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實的地區及責任人進行問責。同時,每月通報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情況,對空氣質量改善進度緩慢或惡化的地區,每季度開展預警。
劉炳江說,今年將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深入開展“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同時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準,推動重點行業提標升級改造。推進燃煤機組、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穩步開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加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力度。
劉炳江說,今年還將全面實施《柴油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大幅提升鐵路、水路貨運比例,全面加強柴油車環保達標監管。
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劉炳江還首次通報了2018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為2.2%,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
劉炳江說,從“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來看,2018年,PM2.5未達標的262個城市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相比2015年下降24.6%;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相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均超額完成了時序進度和年度目標要求。
從重點區域看,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分別為50.5%、74.1%、54.3%,同比分別提高1.2個百分點、2.5個百分點、2.2個百分點;PM2.5濃度分別為60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5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11.8%、10.2%、10.8%。北京市PM2.5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劉炳江同時表示,目前,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處高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等方面問題仍然突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三大重點區域單位面積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5倍,大氣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遠。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今年,生態環境部還將組織全國執法力量開展強化監督,指導成渝地區、武漢城市圈等區域開展聯防聯控,提升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指導各地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統一預警分級標準。
對于外界一度流傳的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今年環境監管有可能放松的說法,在剛剛閉幕的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就明確表示,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不能放寬放松,更不能走‘回頭路’,保持方向、決心和定力不動搖,聚焦打好標志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