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行業正迎來發展周期上的重要轉折點。光伏“531新政”的出臺,倒逼平價上網提速,國家政策更側重于推進平價等無補貼發電項目建設。依賴政策補貼已成為“過去式”,而未來政策該如何扶持,企業該如何發展,是當下所要面臨的新考題。
補貼退坡
10月30日,國家能源局就今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勢等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消納等工作,下一步將積極推進平價等無補貼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率先在資源條件好、建設成本低、市場消納條件落實的地區,確定一批無須國家補貼的平價或者低價風電、光伏發電建設。
據悉,目前國內火電的上網電價大約是0.37-0.4元/度,水電的價格大約是0.3元/度,而電網公司則在此基礎上增加部分“運輸管理費”后以0.66元/度的價格賣給居民。而之前所發布的“531新政”中規定I類、II類、III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0.5元、0.6元、0.7元,而電網公司支付給用戶的電費(脫硫電價),按照平價價格大概在0.37元左右。分析認為,如果按照這種計算方式,大部分光伏項目還不能實現平價上網。
長期以來,我國光伏產業依賴補貼進行擴張發展,而這一依賴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光伏裝機快速攀升,補貼缺口持續擴大。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已超過1200億元,新形勢下,需要引導市場和行業調整發展思路,將光伏發展重點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上來,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推動光伏行業向高質量發展。
為此,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2018中國市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內俗稱“531新政”。受光伏“531新政”的影響,梁志鵬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光伏電站新增1740萬千瓦,同比減少37%。
據了解,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已經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處于世界首位,近兩年,國內光伏年新增投產分別達3424萬千瓦、5306萬千瓦,而且,去年底,我國光伏并網裝機容量已累計超過1.3億千瓦。
在如此大背景下,給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也是情理之中。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531新政”給我國整個光伏行業帶來了沖擊,同時也波及了相關的行業生態(上下游供應商)以及影響了國內分布式光伏終端用戶的利益。但新政出臺后,市場份額將向技術領先、管理卓越和具備資金實力優勢的企業集中,未來光伏行業領先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行業的調整會倒逼企業高質量發展。
市場化運營
無論哪個行業最終都是要實現完全市場化、競爭化,引入競爭機制是光伏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加快光伏實現“平價上網”的步伐。分析認為,“531新政”后,光伏產業市場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一批產品質量好、價格低的優質企業將最大限度的浮出水面,社會優質資源也將得以充分利用,從而有效抑制劣勢企業的進入,造成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的浪費,最大程度地抵消政府干預對能源價格的影響。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531新政”的核心就是要盡快建立一個沒有補貼的光伏市場。這個思路不光是我們國家做,其他國家早就做了。德國早在2013年就控制發展規模,2014年開始引入競爭機制。2017年印度、中東、南美平價上網的用電成本都在3毛錢左右。國內企業跑到墨西哥去競標,都報出了0.12元的上網價格。
據了解,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與我國相似,早期執行固定電價模式,促進發展初期的光伏產業迅猛發展。2012年,引入“規模總量控制”政策,項目收益開始由“市場售電收入+市場化交易獎金”構成。2014年,開始競爭性招標試點,并于兩年后全面實施。德國政府還為自用電量提供額外補貼,致戶用分布式火爆增長。自2016年起實施的德國可再生能源改革草案,則鼓勵電站開發商競價上網,致目前德國分布式電站裝機占整體裝機比重超過80%。
除市場化外,我國光伏開發利用的效率也在穩步提升。梁志鵬表示,前三季度,光伏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857小時,同比增加57個小時;棄光電量40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1.3億千瓦時,棄光率是2.9%,同比降低了2.7個百分點,應該說棄光的問題已經明顯緩解。
此外。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帶動下,光伏發電布局和結構由西北部的集中式逐步向中東南部的分布式發展,特別是適應資源特點、分散開發、就地利用的分布式發電等不斷發展壯大。梁志鵬指出,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1714萬千瓦,同比增長12%。
未來,隨著分布式電源市場化交易的推廣,將會促進更多商業模式的創新。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指出,我國光伏行業從過去追求速度和規模轉向高質量和高效率方面,這對光伏行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比集中式電站,補貼強度更高的分布式光伏面臨的補貼退坡壓力更大,未來分布式光伏發展將逐步由“補貼驅動”發展為“配額驅動”,最終過渡到“完全市場驅動”。
提質降本
“之前高歌猛進、烈火熬油的發展模式已然難以為繼,降本提質增效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與關鍵。”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2015年-2018年間,光伏電站總投資成本降幅為23.5%,其中非技術成本下降42.9%。非技術成本占項目總投資成本20%或以上,包括土地成本、財務成本和并網成本,未來國家政策加強落實、創新手段,能夠切實降低光伏電站建設的非技術成本。
此外,“531新政”后光伏各環節的產品價格均已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而光伏行業全產業鏈的成本下降,是促成中國光伏“平價上網”時代到來的重要因素。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07-2017年的8年間,光伏組件的市場價格36元/瓦下降到現在3元/瓦以下,下降了92%;并網光伏系統價格從60元/瓦降到7-8元/瓦,下降了87%;逆變器價格從4元/瓦下降到了0.3元/瓦,下降了92%。近兩年光伏組件價格仍保持了30%以上的下降幅度。
江蘇蘇美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濟波表示,隨著光伏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光伏技術的持續進步,光伏相對傳統能源的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在國外很多光照較好的區域,光伏已經實現了平價上網,如印度的光伏電價低至4美分,中東地區甚至出現了1.79美分的光伏電價。
事實上,在降低成本、降低電價方面,我國第三期的光伏領跑基地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梁志鵬介紹,從電價降低幅度來看,平均下降了0.24元/每千瓦時,這個比標桿電價總體減少了36%。例如第三期基地里最低電價是青海格爾木的光伏領跑基地,電價是0.31元/每千瓦時,比當地的煤電標桿電價還要低,低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