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時30分,66歲的劉振亞會準時出現在北京西單銀座中心10樓的辦公室里。西單銀座中心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下稱“合作組織”)總部所在地,在這之前是國家電網總部的銀座辦公區。2016年5月,劉振亞將辦公室從西長安街86號的國家電網總部搬到了這里。到齡退休不再擔任國家電網董事長后,劉振亞在這里開始他的一項新事業——推動建立全球電網。
2016年3月,距退休還有兩個月,劉振亞領導國家電網牽頭成立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并當選為首任主席。
全球能源互聯網,按劉振亞撰寫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的闡述,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實際是劉領導的國家電網力圖打造的中國統一電網的全球版。
在劉振亞的領導下,面對各方質疑,國家電網將特高壓變為現實,并堅定推進構建全國統一電網。對全球電網,各方也見仁見智,構建全球電網,需要天量的投資,需要協調各國,實現難度可想而知。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全球電網的發展上奉行“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務實策略,在協調推進具體項目落地時,其核心前提是項目本身的經濟回報,項目推進緩慢,合作組織并不介意停留在理念層面。即便僅向世界宣揚全球電網理念,在合作組織看來,也是一個必要且可能帶來潛在好處的劃算買賣。
從特高壓到全球電網
全球電網是劉振亞全國統一電網的升級版,而全國統一電網的設想,則可追溯到劉振亞推進特高壓之初。
特高壓,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特高壓的優勢在于大規模、長距離輸送。按國家電網對外公布的材料,一回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可達到500千伏常規輸電線路輸電能力4倍以上,線損則降到1/16以下。
早在2002年,原國家電力公司還沒有分拆,劉振亞任副總經理,曾游說其他副總一同簽字,推動特高壓發展,但未獲支持。
國家電網公司成立后,劉振亞到國家電網任副總經理,2004年任總經理。正是在這一年年底,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示范工程開始前期工作,這是中國第一條特高壓工程,2008年底,這一示范工程竣工運行。
從2011年開始,國內一共開啟了三輪特高壓建設高峰。2011年-2013年為第一輪建設高峰;2014-2015年為第二輪。目前正處在第三輪建設高峰中。截至目前,國內共建成20條特高壓線路,并有7條特高壓線路正在建設中。
也是從2004年開始,劉振亞開始籌劃建設全國交流聯網。2005年,國家電網向發改委提交構建《交流特高壓國家級電網》。2006年,劉振亞在特高壓國際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述他的全國電網設想。
劉振亞認為,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不均衡,要滿足用電需求增長,必須建立堅強電網,實現跨大區、跨流域、長距離大規模輸電。
在這次演講中,劉振亞介紹了全國聯網的規劃構思:以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為契機,在華北和華中建設貫通南北的1000千伏輸電通道,并發展到其他地區;2020年前后,建成覆蓋華北-華中-華東的交流特高壓同步電網。
在劉振亞的領導下,國家電網步履有序按全國聯網設想推進特高壓工程建設及區域電網交流互聯。同期,劉振亞將全國聯網的構想升級,擴展為全球聯網。
2015年2月,劉振亞在京發布其撰寫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系統闡述全球聯網的設想。
全球能源互聯網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內互聯。2020年前推動形成共識,加強各國國內電網建設;第二階段為洲內互聯。2030年前實現洲內跨國電網互聯,并開發洲內清潔能源基地;第三階段為洲際互聯。實現跨洲特高壓骨干網架建設,開發北極風能和赤道的太陽能。
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發表《謀共同永續發展做合作共贏伙伴》的講話,提到“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習近平講話后,劉振亞的全球電網的構想加速落地。2015年底,國家電網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聯網集團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規劃;跨國電網互聯互通項目開發;投融資和資產運營管理。
次年3月,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成立,其性質為NGO組織。
中國統一電網受挫
中國統一電網是劉振亞全球聯網中互聯階段的中國部分。事實上,構建中國統一電網之路并不順利,用交流特高壓將各區域電網統一成交流同步電網思路被高層擱置,替代方案是,用直流特高壓連接各區域電網,各區域電網異步運行,相對獨立。
劉振亞接手的國家電網,是按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電改5號文)分拆國家電力公司后,留下的除南方五省外的電網資產,南方五省電網資產組建為南方電網。
電改5號文的構思,是建立一個各區域電網相對獨立運行,彼此相連的全國電網。南方電網作為區域電網獨立運行的試驗,先試先行,成功后國家電網可借鑒南方模式,一分為五。
這與劉振亞的設想正好相反。劉所設想的全國交流同步電網,是一個強聯結的全國統一電網,各區域之間強連接同步運行,通過特高壓遠距離輸電,進行大規模、長距離的資源配置。
從2009年開始,劉振亞在國網內部掀起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從上而下力推“三集五大”,即人事、財務、物資的集約化管理,以及國網在輸配電網的經營上,實行大規劃、大建設、大運行、大檢修、大營銷,原屬各區域電網的運營權限上移總部。
根據國網的相關資料,“三集五大”是在公司集約化、扁平化管理的名義下推進的,并將原來的區域電網為主體的管理體制,定義為計劃經濟下落后的“按行政管理區劃、適應電力就地平衡發展方式”形成的模式。
對劉振亞來說,這種管理體制不適合其以特高壓為基礎的全國統一電網的發展,是“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
改革的結果,是國家電網從虛而實,掌握全國輸配電網絡的規劃、投資、建設、運行等方方面面,區域電網公司則從實轉虛,最終注銷公司,退出歷史舞臺。同時,國家電網做實省電網公司,承接原區域電網的安全、服務等責任,直接對國網公司負責。
比如,原先區域電網負責區域內輸配電網的規劃、投資、運營等。“三集五大”改革后,按“大規劃”的要求,電網規劃由總部統籌,省、地(市)縣公司配合,研究具體電網編制,區域電網公司已無蹤影。
國家電網對內推行“三集五大”的管理體制改革,完成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改革,對外則推動特高壓輸電工程落地。2011-2013年的第一輪特高壓建設高峰期,一共有兩條交流特高壓輸電工程和3條直流特高壓輸電工程落地。
正是在第一輪特高壓建設高峰期,特高壓引發公眾的高度關注,一批電力專家對特高壓的經濟性、必要性以及安全性發起質疑。其中關于安全性的質疑,最終引起了高層得關注。
反對派的邏輯在于,通過交流特高壓構建的強聯結同步電網,隨著規模的擴大,運行的復雜性大大增加,發生故障后,可能從局部蔓延到全國,增加全國大停電的風險。針對反對派的質疑,國家電網稱,已設置三條安全防線,可以控制風險,但仍無法平息爭論。
期間,國家電網構建全國統一電網的核心戰略三華聯網,即用特高壓輸電線路將華北、華中三個區域電網聯結起來,形成一張強聯結的同步電網,由于存在較大質疑,行業主管部門出于審慎的態度,未核準涉三華聯網相關特高壓線路。
2014年-2016年,以防治大氣污染,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為名,特高壓迎來第二輪建設高峰。2014年4月,國家能源局提出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9條為特高壓輸電通道,其中4條為交流特高壓。
第二輪特高壓建設高潮建立在決策層對特高壓的基本判斷上。發改委、能源局支持特高壓作為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重要方式,但認為華北、華中、華東三區域用電量占全國6成以上,GDP占全國7成,三華聯網茲事體大,還需進一步論證。這一意見獲得了最高決策層的通過。
因此,特高壓第二輪建設高峰,核準的交流特高壓線路,均在區域內加強聯結,增強區域內網架結構及資源配置。跨區輸電則采用直流特高壓輸電線路,在大容量、長距離輸電同時,各區域電網可以異步運行,保持相對獨立。
截至目前,決策層這一思路仍未轉變。在今年9月國家能源局公布的今明兩年擬核準的重大輸電線路中,核準7條特高壓線路,其中2條為交流特高壓,并配套5條交流特高壓工程。
最近的特高壓核準項目仍然遵循跨區輸電采用直流特高壓技術,交流特高壓的運用范圍仍局限在區域之內的規律。
2015年底,國家電網召開發布會對外宣布其十三五電網規劃思路,第一階段,到2020年,國家電網形成2個東、西兩個同步電網;第二階段,到2025年,國家電網建設東部、西部電網同步聯網工程,形成一個同步電網;到2030年,建成43回特高壓直流工程,其中跨區、跨國29回。
其中,東部同步電網的核心即為三華聯網,再以交流特高壓與東北電網相連。在目前決策層判斷之下,國家電網的這一規劃正處于停滯中。
全球電網項目以經濟性為前提
與國家電網意志堅定推進全國聯網不同,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的工作在于在全球宣傳全球電網理念,引導并促成全球電網互聯。
這是合作組織和國家電網組織性質不同決定的。國家電網公司是中國兩大電網企業之一,業務即為規劃、建設負責區域內的電網工程;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只是一家NGO組織。
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在全球促進全球電網的形成。其一是全球電網互聯理念的傳播,通過論壇、新聞媒體等多種媒介宣揚全球電網互聯的優勢,來推進全球電網在世界的發展;第二種是通過發現項目,推介項目,來具體推進全球聯網的形成。
電力是基礎性的行業,所有的國家在電力領域都有如下訴求:供應安全、高效低價以及清潔化。而通過跨國、跨洲互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比如,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一直在推動的東北亞電力互聯系統,涉及中國、韓國、日本、蒙古、俄羅斯等國。各國互補的能源訴求是合作的基礎,日本、韓國是負荷中心,需要多方開拓供給來保證供應的安全,蒙古、俄羅斯以及中國或有充足的資源,或有充足的電力供給日、韓。
2016年3月,中國國家電網公司、韓國電力公社、日本軟銀集團、俄羅斯電網公司簽署了《東北亞電力聯網合作備忘錄》。
但這種涉及多個國家電網項目,需要協調投資、技術、政治風險等多個議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世界銀行大力支持的中亞-南亞直流輸電CASA-1000項目為例,這一輸電項目經過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4國,目標是將吉、塔兩國夏季余電經阿富汗輸往缺電的巴基斯坦。
CASA-1000項目具有眾多先天優勢,資金主要由世界銀行提供,2007年四國政府就坐下來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東北亞電力聯網還僅在公司層面),但這一項目僅確定需求就遭遇多次反復,加上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進展緩慢。一晃11年過去了,開工工期一拖再拖,到目前尚未正式開工。
東北亞電力聯網在向政府層面推進過程中,就遇到了阻力,各國意見不一。目前,東北亞電力聯網退而求其次,轉而首先推進中韓互聯工程,將中國東北富裕的風力、光伏發電,輸送往電力短缺的韓國。
在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類似的項目有140多個。前期主要由合作組織下屬發展局赴世界各地調研,發現具有潛在實現可能項目,再由經濟技術研究院對項目進行評估,篩選,選出其中具有技術、經濟前景的項目,選出來的項目再主要由合作局與相關各方進行溝通,并促進達成。
對類似項目來說,經濟性是項目的必要前提,不論最終項目由國家電網或其他方進行投資,一定的回報率是項目能夠實現的基礎。在這一前提下,特高壓也可以讓路。
去年年初,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公布了一批重點推進項目,其中有一項為中國云南-緬甸-孟加拉輸電工程,向泰國、緬甸、越南、孟加拉輸電,決定這一項目經濟性的,主要是云南的低成本水電,和孟加拉的高昂的電價。考慮到項目實際需求及經濟性,這一項目計劃不采用特高壓輸電線路。
與過去的跨國互聯工程項目主要是兩國相比,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的互聯項目涉及的國家更多,相應的協調難度也要上升一個等級。
目前中國云南-緬甸-孟加拉輸電工程進展較快,中、緬、孟三方決定成立聯合工作組,三國政府能源部門簽了一個會議記錄,推動下一步的項目可行性研究,但這也僅是工程落地的第一步。
這其中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跨國、跨洲電力互聯項目,會帶來對長距離、大容量輸電具有優勢的特高壓技術的需求,這將帶動國內特高壓產業鏈的下游需求,如果項目投資回報具有足夠吸引力,也為中國資金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但劉振亞的全球電網設想能否實現仍是未知之數。跨國、跨洲電力互聯存在機會,某些具體項目具有可行性。但如上升到全球層級,通過全球大電網來解決各國能源需求,與如今世界能源領域,以分布式能源為主體,傳統電網互聯補充的思路是相悖的。
全球電網的現實推進也存在很多不可想象的難題。比如,為推動全球電網發展,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呼吁各國政治互信,但政治互信談何容易,尤其在一些政局不穩的地區。
但對于劉振亞來說,其打造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是首個由中國發起的能源國際組織,其全球電網理念,與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相得益彰,在推進全球電網過程中,“響亮”的發出了“中國聲音”。
全球電網最終能否那樣實現,決定權不在合作組織,合作組織只是NGO組織,決定權在各國政府、企業手中;此外,多國乃至跨洲的電力互聯,也是全球電力行業的新的探索,新的探索就注定存在一定的風險。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推進全球電網的努力,正如劉振亞在內部講話中所說,“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