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發點是國有資本與非公經濟雙贏。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全不是簡單的私有化或者國有化,改革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可能會產生“國進民退”或者“民進國退”的個案,但這些都不是目的。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和經濟發展。
當前,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突破口,正棋至中局,下一步如何發展,怎么看,怎么干,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當前民營企業發展受到了各種猜測和質疑,也由此產生了一些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誤讀。因此,很有必要對正在開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剖析,讓參與混改的各方吃下定心丸。
為什么要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發展混合所有制為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向。當時,國有企業正處于由大向強邁進的關口,企業債務重,資金需求大。民營企業也正面臨有錢沒處投的尷尬局面,拓寬投資渠道的呼聲很高。為此,中央明確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混改將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事實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發點是國有資本與非公經濟雙贏。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將獲得更多投資機會,得以進入壟斷行業。電力、石油石化、電信、航空、軍工是新一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點領域。這些領域以前正是許多民營企業不得其門而入、被視為壟斷的行業。從這個意義上說,混改是給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而不是相反,讓民營經濟“離場”。
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國有資產與非公經濟的博弈,而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揚長避短、相融合作。在近些年的混改實踐中,確實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在中石化銷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引入了騰訊集團,網上可以一鍵下單,銷售收入翻番增長,騰訊集團也因此加快了實體店建設;東航物流引入德邦快遞等外資和民營資本后,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三成、利潤總額增長超七成,民營快遞公司也得以獲得了難得的航空資源。
由此看來,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全不是簡單的私有化或者國有化,改革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可能會產生“國進民退”或者“民進國退”的個案,但這些都不是目的。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和經濟發展。對于改革中出現的這些現象不能簡單“貼標簽”,而是應看作資本優化布局的手段。我們強調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支持發展非公經濟是有機統一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混改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努力激發全社會的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不可否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少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有疑慮,國有企業擔心影響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擔心國有資產流失;民營企業擔心沒有話語權,擔心政府干預。也正是這些原因,導致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些企業原地不動,等等看的思想比較嚴重。要破解這個難題,首要的是應保證混改公開透明,更重要和長期的任務是在企業建立一個有效制衡、平等保護的治理結構,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在改革中,要防止國有資本侵占中小股東利益,同時也要避免國有資產被侵占,最終使不同所有制資本同等受益,實現多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必將為此奠定堅實基礎。